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新近出版的全本《马克·吐温自传》(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Volume 1—3,2010—2015)中,互文是一个明显特征,引用、参考、暗示、模仿、重写等多种互文性手法,都被吐温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互文作品,是他早逝的大女儿苏西(Susy Clemens,1872—1896)13岁时为他所作的传记,即"苏西的传记"(Susy's Biography)。在《马克·吐温自传》的前两卷中,吐温在27天的口述自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版全本《马克·吐温自传》中,与盗贼有关的词汇频繁出现,如"盗贼""小偷""偷窃""防盗铃"等。它们集中出现的几个片段或幽默风趣,或无可奈何,或怒火中烧,尽显马克·吐温单纯善良、浪漫风趣、幽默乐观的个性特征。然而总是遇人不淑也给吐温及家人带来诸多困扰,使他忍无可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镀金时代"盗贼猖獗、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福尔摩斯式智慧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妙语连珠章士法在纽约的一次宴会结束时,马克·吐温连珠炮般地回答人们向他提出的问题。他说:“写作当中,一个人自己说自己的事,通常比别人来说关于他的事更有力,更有戏剧性。”有人打断他的话,问“假如有一个人死了,由这个人自己来说他死了更有力吗?”...  相似文献   

4.
1898年马克·吐温(因特网)惯于嬉笑怒骂的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一个世纪就预言了其诞生。在短篇小说《摘自于1904年的<泰晤士报>》中,马克·吐温描述了一项基于电传技术的发明,那是一种19世纪根本不存在的设施,意在用一个巨大的电话线网络将全世界连在一起。1966年《星际旅行》(蓝牙技术)科幻小说《星际旅行》中的星际飞船"奋进者号"中的船员  相似文献   

5.
吴强 《寻根》2005,(6):122-125
旅美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他翻译的《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中谈到皖南名门望族时,曾引用了一句“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这个口耳相传的民间俗语。茂林是泾县一个古老的村落,是吴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最盛时全村占地数千亩,富商豪宅鳞次栉比,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欧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欧洲的浓厚兴趣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前往欧洲,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欧洲旅行,甚至生命中六分之一的时间都选择在欧洲度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成功的游记作家,马克·吐温尽最大努力把旅行中所看到的一切付诸笔端,因而,他笔下的欧洲显得别有韵味。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经典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生前对他的隐私严加保护,对别人的隐私也同样尊重。他的传记《一种生活》"在二十七岁时结束了有关自己的纪录",之后他一直拒绝再写自传。格林1980年出版的回忆录《逃避之路》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只是有很强的自传性。究其原因,如他自己所说,自传不可避免地会侵犯其他人生活的隐秘。但格林的私生活对公众来说也并不是一个谜。在1976年,格林指定诺曼·谢利作为他传记的写作者。成功书写康拉德传记的谢利,也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格林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  相似文献   

8.
<正>马克·吐温,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字面意思是水深2英寻,原是密西西比河上水手的常用语,表明水深的程度足够保证轮船正常航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其中,情节、人物前后关联的两部历险记因其与儿童文学的紧密联系,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怎样获得《跳蛙》故事的所有权章士法编译马克·吐温是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风格幽默,深为读者喜爱。小说《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他的成名之作。这篇作品的来源伴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趣闻,而这段趣闻的起因来自杰姆·吉利斯和他的宠畜们。杰...  相似文献   

10.
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15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就曾引用过这个典故。“一些人称他为……真正的英国人,另一些人则叫他做‘道地的约翰牛’。”这个雅号原是英国人自己起的,它出典于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巴思诺特(1667—1735年)的政治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就是英国的人格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1.
萧伯纳和马克·吐温的书信集在1988年6月出版也同样非比寻常。萧伯纳四卷文集中的最后一部是他在长达76年间所写的书信集,这些信中显示了这位戏剧大师在进入暮年之际对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电影艺术的缺陷到性关系的混乱的看法。马克·吐温在其20卷文集中的首卷书信集用的是他的真名塞缪尔·克莱门斯。他初学写作时期,从汉尼拔出走成为一名水手,接着又成为一名记者,在正处于淘金热的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边远地区采访。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John Ashbery(1927—2017)的诗歌研究已有不少,但对他的拼贴作品却鲜有人关注。近期分别在纽约蒂博尔德纳吉画廊和普拉特曼哈顿画廊举办的题为"有趣的拼贴画2015—2017"和"故事的建构"Ashbery拼贴作品展,向公众证明了他的拼贴艺术创作实际上是与其写作实践融为一体的,体现了他的怪诞诗风。  相似文献   

13.
出差顺便逛了逛书店,因为时间还多,得以从容地在特价书堆中"淘金",其中一本<马克·吐温传>让我一翻开目录便不想放下,当晚就在宾馆里浏览了一遍. 马克·吐温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外国作家.肃穆的沉寂与黄昏、雨后那闪烁的叶簇、泥土的气息、野花的幽香、野葡萄的甜美与芳香--他童年时常去的密西西比河边的那座密林总在他的生命里闪现着自然生动的光芒.在学外国文学史时,我几度被他作品中奇特的想象、奇异的地域风情、奇绝的生动描绘深深打动,可惜文学史中对作家的生平往事介绍少得可怜,我一直遗憾于无法了解他的创作来源,如今看了这本传记,我才了解到他的生活和他的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禁深深感叹于马克·吐温的与生俱来的不是莽撞,而是善于认真思考的冒险精神.也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无论他有着多么不同凡响的才气,如若没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头脑,不知道从生活中汲取养料,那么他离江郎才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学史中不乏著名的导师级的伯乐,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发现并培养过T.S.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千里马: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则帮助提携过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弗兰克·诺里斯等年轻作家.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伯乐是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他的两个学生也是赫赫有名--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提起马克·吐温,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那个嗓门粗哑、满口俚语的南方怪人,想起那个在密苏里州的小城汉尼拔长大、成天在密西西比河上放舟钓鱼、在果园里偷食水果的顽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马克·吐温来到英国一个小城镇,便径直向一间旅馆走去。服务员请他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他翻开登记本一看,发现在他之前曾经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在这里住过。这位旅客的签名是这样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  相似文献   

18.
亨利·大卫·梭罗说过:“把人与人相比最好是比较他们各自的理想。真实的人太复杂了,实在难以对付。”而他自己的散文体自传《湖滨散记》和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表达了他们各自根本的人生理想。因此,细读地对比他们二人的自传文本就是把两个人类的个体做比较,从而最终完成自传探寻人性奥秘、生命奥秘的文本使命。《富兰克林自传》和《湖滨散记》分别表明了富兰克林和梭罗各自的清教徒倾向,二人对自我的生活方式都制定并遵守各自特有的清规戒律。而且,很多清规戒律都是在相同的情形下由相同的事件和事物有感而发而制定的。他们的这些清…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20.
他一直感到自已是个流放者,因为他是黑人,并且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性别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去年12月,63岁的詹姆斯·鲍德温在法国南部圣保罗德旺斯他的家中因胃癌去世。30年来,他作为我们的耶利米抨击着美国那可憎的种族歧视。他创作小说、戏剧、短篇故事,但首先还是辩论性的自传文章,然而,此种文章非轻而易举所能写的。作为一个论战者,需要一定的公开程度,可是鲍德温的自传极大部分是涉及个人的。他将两种似乎不相容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又恰到好处。鲍德温曾有一度似乎是一位历史将可能对他作出评价的更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