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现代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 一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正当盛年,在人生前途远大之时,突然抛弃了妻儿,离开伦敦,跑到巴黎去画画。他那些异乎寻常的、怪异的画作得不到赏识,没有市场。穷困潦倒把他逼到太平洋小岛塔希提。  相似文献   

2.
《红月亮》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者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20年来由于在史前化遗址的挖掘、发现方面有了很多很大的收获,由于寻找中国化的“原生态”受到重视,于是一些人学科研究家对考古成果进行多学科研究以探究中国史前原始化。张劲松先生新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前符号与原始化》一书是这方面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瑾 《华夏文化》2022,(4):31-33
<正>《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初,包括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动物、植物、医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展示出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是上古时期文明与文化状态的真实写照。先民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希望以“复生”和“变形”来挣脱死亡的枷锁。此种对于“长生”的追求,令先民崇拜代表生命繁衍的灵神,希望有英雄与自然搏斗,英雄或可死亡,但斗争精神永存。《山海经》体现的就是直面死亡,又超越死亡,生生不息且斗争精神永存的生命观。在这种原始生命意识的支配下,先民经由对自然的崇拜演变为崇拜英雄和神祗,但其核心都是对生存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风气需要治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臻于淡漠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好人。这种好人是不但重情义,而且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人。尤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种好人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他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他标志着共产党对人民大众的态度问题。他们的情感对人民大众,特别是对有困难,遇到灾难的群众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是检验真共产党员还是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小说《乡女、好人和坏人》是正面描写这个问题的作品,我以为很难得。虽然其中有一些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但它作为艺作品呈现在读面前,我们不会去过多地指责它的毛病,而被它的人物和情节所打动。因为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需要好人呼唤好人的时代,需要抨击那些不管农民,忽视农村,毫无同情心的城里人,尤其是干部。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6,(6)
正《更路簿》又称《水路簿》《南海更路经》,在元代已有雏形,明代以来愈益成熟,是我国南海渔民普遍记录、使用、相传的航海手册。《更路簿》既是南海渔民自己记录的航海日志,也是我国航海民俗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翔实记载了我国人民在南海的生存史、航海史、生产史、海外贸易史,揭示了我国对南海U形九段线(中华民国时为十一段线)内西沙、南  相似文献   

7.
正《纽约客》是美国出版界一本富于传奇性的杂志,它立足纽约,放眼世界,既有美国大都市的独特风格,又以强烈的人文性和讽刺性使其在西方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谈到这本杂志的出现,就不得不说起它的首任主编哈罗德·罗斯,正是他凭借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独具慧眼为美国文化开创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杂志。本文将介绍这位出版界奇才与这本杂志的故事。初露锋芒罗斯于1892年出生于科罗拉多州阿斯本市的一个苏格兰-爱尔兰移民家庭,父亲乔治·罗斯是一名银矿矿工,母亲爱达是一名小学教师。罗斯8岁的时候,由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8年2月中下旬以来,电视新闻中不断播出叙利亚政府军和"伊斯兰军""沙姆自由人组织""拉赫曼军团"等反政府武装在大马士革近郊的东古塔地区激战的报道。看着屏幕上那些从被炮火炸得千疮百孔的朱巴尔、伊尔宾等村镇,沿着政府军开辟的"安全通道"逃出的衣衫褴褛、扶老携幼的村民,我的心不由得随之一紧??古塔,中国人眼中的"杏花村"我第一次去古塔是1964年8月初到使馆的第三天,李参赞对我和司机说:"今天周末,陪我出去转转。"司机说:"我才来,不认识路。"李参赞指指我:"咱们有嘴怕什么。"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編》正如《朝花夕拾》,是魯迅為解决“個人時間”与“歷史時间”之緊張關係而進行的静夜掙扎。他那“放在引號中叙述”的基本策略在此书中有更精彩的表演。由《補天》到《鑄劍》到《奔月》,他最終择定了“油滑”的即“混淆古今”的叙述方式,使來自文獻与當代的众多引語在同一作品空間中同質地發声,从而將“过去”的故事、“未來”的闡释納入他寫作的“現在”,以反抗那個話語秩序分崩離析的時代里講故事者的悲喜劇命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央视所拥有的顶端媒体的话语资源,使于丹讲《论语》这样一个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书心得,演化成了官方文本,演化成了国家话语样式和国家文本.  相似文献   

11.
正摘得第7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的《三块广告牌》(2018)是一部表现暴力与痛苦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生活在Ebbing小镇的海耶斯正处于人生低谷——婚姻失败,女儿惨遭强奸杀害;可几个月过去,女儿的案件毫无进展,警方似乎没有倾注力量。绝望的海耶斯租下荒路上三块无人问津的巨型广告牌,直接写下对警方的质问,将矛头对准警局局长——老好人威洛比。平静的小镇开始翻腾,威洛比此时已身患绝症。围绕着三块广告牌,海耶斯和威洛比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反常规的暴戾人物和精巧的戏剧框架,融合了荒诞现实与人性温度;沉痛、极端、温情、幽默等杂糅的情  相似文献   

12.
伊平 《世界文化》2002,(6):22-23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13.
张旗 《大理文化》2003,(1):30-31
知道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当然是由于他的名篇<最后一课>,一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教材,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我读到他的另一名著<磨坊书简>,那是太偶然了.  相似文献   

14.
冯少协的作品是以思考和情感为根本的画面,在纪实中有象征,在表现中有寓意,作品的视觉造型十分醒目,画面的整体氛围也十分浓郁。艺术家饱满的创作激情溢于画表,色彩色调和笔触肌理都充盈着强烈的表现力,在写实风格的油画技法基础上展现写意性的敏感与格调,使作品从真实的素材出发,通达艺术的真实。[编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日本迎来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日本文学随着本国经济攀升后,趋于“平常性”的经济视角开拓出一批独特视阈的个性作家,其文学进入80、90年代以来,新的文学势态异彩纷呈,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吉本芭娜娜[“芭娜娜”即英文“香蕉”(banana)之音],这朵香蕉奇葩跃身文学界,如同一颗明星粲然升起,流光溢彩地照耀着整个90年代直至新世纪的日本文坛。芭娜娜文学中没有愤世嫉俗,没有仇怨出世,却以哀婉营造温暖,大度里给予宽容,通俗性中糅合着人生意趣。日本文学评论界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她与前辈作家村上春树一样,成为日本当代文坛新宠儿,二人并驾齐驱,分别被冠以日本当代文学的“天后”与“天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17.
裴小蕾 《世界文化》2013,(4):28-28,29-30
好莱坞的电影总是给人似曾相识或一成不变的感觉:孤单而矫健的英雄,聪慧而冷艳的美人,阴险而痛苦的反派,逗笑而获利的小丑就连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都总落俗套。但好莱坞也总在进行着自我突破和革命,譬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把6个完整的故事打碎重组,再将形形色色的人物用某种戏剧性的关系因素粘合在一起;再如2013年在中国国内上映的《云图》,同样沿着《低俗小说》那自我突破和革命的道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正威尔·赖特在他对通俗西部片颇有影响的研究《六响枪和社会》(1975年)一书中讨论了西部片的神话特性和结构。赖特在书中归纳了西部片中的四种基本情节,分别是:经典、复仇、过渡和职业。所谓"经典"情节,就是指西部游侠路见不平,拔枪相助。助人者与被助者并无利益往来,仅仅是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实践。而作为经典情节的影片就是1953年上映的《原野奇侠》(Shane)。这是由派拉蒙出品,乔治·斯蒂文斯执导,艾伦·拉德、琪恩·亚瑟、凡·赫夫林等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19.
<正>小仲马(1824-1895)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他与父亲大仲马成就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小说《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也是小仲马根据自身的一段感情经历创作的作品。小说面世后,受到热烈欢迎,紧接着被改编成剧本。大仲马读完剧本后,激动得泪流满面,对他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次看到土耳其导演努力·比格·锡兰的电影,就觉得这个导演很牛。因为,他不按我们熟知的电影套路出牌,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就那样一意孤行地表达自我。那种鲜明而又独特的人物,那种有明晰是非因果的情节,那种制造悬念与看点的起承转合,在他的电影里是找不到的。他好像不是在拍电影,而只是拿着摄影机随意地截取进入他思考范围的场景和人物,让这些缺乏故事关联的画面自足地呈现它的意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