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获奖者中,被誉为"日本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是日本自21世纪以来的19年中获得诺奖的第19位科学家。得知吉野获奖后,吉野的母校京都大学沉浸在一片祝福欢悦的气氛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9日当晚致电祝贺吉野彰博士说:"在电动汽车领域,锂电池的大小曾是一大障  相似文献   

2.
<正>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本名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出生在波兰华沙,求学巴黎,后与法国著名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903年她和居里一起,因发现放射性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在车祸中罹难。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离、提纯镭元素而独揽诺贝尔化学奖。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这些头衔让她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90-91
在2011年颁发的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中,17位曙光学者获得了13项奖励。在2011年颁发的201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曙光学者有50人、52人次获奖,是历年曙光学者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参与获奖项目46项,占全市奖励数的15.44%;其中主持31项,占全市奖励数的10.40%,同时占高校系统124项获奖数的25%。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学奖对于世界各国的学家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惜的是,诺贝尔奖不接受自我推荐。即使是最为出色的学家,自我感觉再好,也无法嚷嚷着应当给自己发奖金;但是,由于该奖的巨大诱惑,作家虽不便自荐,却忍不住暗示甚至明示或请求一下他人,让别人来推荐自己获奖,这倒是一件可以领会且有点味道的事。日本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其获诺贝尔学奖之前数年,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他求的人,是日本另一位名作家三岛由纪夫。  相似文献   

5.
2004年,苏州市举办“苏绣艺术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外50多位著名学者、艺术家参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应邀担任“论坛”名誉主席并做了重要演讲,他的名言“文物化新,方成文化:苏绣创新,能生万象”,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在网上对“苏绣创新”的评议空前踊跃,“论坛”对苏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连绵不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份来自女性主义的对话邀请。我们邀请到两位“过来人”——上野千鹤子与戴锦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相遇时刻,一位是第一个在日本开设女性学的先驱,一位是中国大陆最早从事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尽管彼此素未谋面,但她们都是深入参与本国女性主义实践的行动者,也曾切实地鼓舞过许多代女性。这不光是属于她们的对话,亦是一次我们共同的回望。  相似文献   

7.
高永 《世界文化》2006,(12):10-12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理由是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有人认为,奥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大师相提并论。但他的获奖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诺贝尔奖存在政治倾向的质疑,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获诺奖,不是因为他的创作,而是因为他的言论。帕慕克虽然早已获得了世界声誉,但我国读者对他并不熟悉。第一部译成简体中文的帕慕克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巴赫和贝多芬日本一位专门研究巴赫和贝多芬的小提琴家高谷里川最近接受了联邦德国一等勋章。早在19岁时,他就获得过德国学院交流机构颁发的奖学金,并在柏林和慕尼黑受小提琴训练。1964年,他参加巴伯格交响乐团,1981年返回日本,现在他是东京国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作为一位音乐会独奏演员,深受听众欢迎。对教堂的科学研究基督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科隆教堂据说是一座哥特式的宝库。最近,它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从13所德国大学来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天气侵蚀及构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女性来说,有选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2023年2月,一帧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1948—)与三位北大毕业的女生的对话视频引起全网热议,从而让自由而开放的女性主义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视野,让女性们重新思考自身的处境并审视自己的独特价值。上野千鹤子以其温柔而坚定的言行揭开了世俗社会给女性罩上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女性追寻不一样的自我,体验一场“不被定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始祖是谁?有可能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吗?科学家们对此有一些有趣的不同说法。全世界关于最先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对人有着不少的传说。现在,科学家们试图发现人类的始祖来自何方。四年前,美国的一位遗传学家提出第一个女性源于非洲。那么,第一位男性呢?他是谁?他又源自何处?法国巴黎的科学家热拉尔·吕科特提出第一位男性是非洲的俾格米人。他的这种理论是基于法国巴斯德实验室人类基因库遗传学研究的结果所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当1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手持带有他们姓名的牌子聚集在诺贝尔名字的首写字母“N”四周时,其他与会者远远离开。这时,摄影师举起摄影机拍下了这个历史性的画面。为庆祝诺贝尔奖创办90周年,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穿上他们大学时期的长袍。他们当中有两名妇女。一位是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81岁高龄的英国人多萝西·克劳福德·霍奇金,她身穿金褐色的长袍,格外引人注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同时获得了"普林策小说奖"和"福克纳文学奖"两项殊荣。之后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大获成功,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该书描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采取了三条主线并行叙事的结构。三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迈克尔·坎宁安  相似文献   

13.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88-96
欧美免疫学家摘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201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凭借在免疫医学领域的研究,共同分享这一殊荣。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于声明中表示,博伊特勒和霍夫曼获奖,是因为他们"对先天性免疫的研究",斯  相似文献   

14.
张丽红 《世界文化》2014,(10):13-16
一些学者认为,在描写中国题材而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方作家中,第一是马可.波罗,第二便是赛珍珠。 赛珍珠(1892—1973),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美国作家。1932年以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5.
于黛琴,现任日本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1981年的一天,日本国驻华大使发布“命令”,要求全体馆员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观看话剧《撩开你的面纱》,理由是剧中女演员于黛琴饰演的一位日本妇女,不仅操一口地道的东京日语,且礼仪举止生动逼真,极具光彩。数天后,一位日本记者在其国内报刊上发表剧评,称《撩》剧中的这个日本妇女,系中国戏剧舞台数十年来最为形神兼具的日本女性形象。1982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于黛琴赴日考察,并赠送她两套和服。此次东瀛之行,掀开了于黛琴戏剧人生新的一页。留日期间,于黛琴几乎走访了日本所…  相似文献   

16.
杂交育种,可一以获得杂种优势.湖南省的一位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为我国的农业生产立了大功.在人口问题上讲优生优育,禁止近亲婚配,也可以说是在生育上获得某种杂种优势.占中国人数最多的汉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纯粹的民族,而是长期融合  相似文献   

17.
日本杰出的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永振一郎是以量子电动力学的“可重正化理论”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位杰出科学家。长期任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后来曾任该大学校长及日本学术会议会长等职。于1979年逝世。朝永的“超多时间理论”及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重正化理论”,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朝永从1941年起,便是日本以及世界基本粒子研究工作的权威。对于微观世界的一些物理现象,不仅能巧妙地运用数学的方式做出解释,而且还能精辟地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说。不但如此,他的随笔、谈话、讲演等,都能明快地进行逻辑推理而且文笔流畅,一直为人们所赞佩。因而对他的去世感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与四川石室中学查有梁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去年逝世,享年95岁(1900·12·9-1995·3·24)。他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秀外慧中、多谋善断的杰出女性,她22岁嫁给德川幕府第十三代将军,23岁守寡,一度被裹挟进幕府夺权的明争暗斗之中,曾落发为尼,后在日本内外交迫的幕府末期,凭借政治智慧和高远目光,化解了战争,推动了政权的和平转移。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子名叫笃姬。在日本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时代,她周旋于政治军事强人之间、倾全力缓和战乱纠纷,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明的进步在艺术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文学的崛起。张爱玲“下辈子仍做女人”的名言便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最直率表白。百年来,在极具权威的诺贝尔文学奖排行榜上,也有10个女作家榜上有名,在男性依然充当社会主角的今天,女作家能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格外引人注目。每当我打开厚厚的诺贝尔奖文库,这些女作家便如女神一样立在我面前,她们为文学所倾注的激情和心血令人油然而生敬意。1858年,在瑞典西部风景如画的韦姆兰省玛巴卡村的一户贵族军官家庭诞生了一个女婴,取名拉格洛芙,孩子3岁时因下肢疾患,行走艰难,从小便与书籍和善讲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