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向可亮笔耕不辍,诗作过千。他的诗行建造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与先贤对视,在内容上与诗人对话,享受到诗的甘露和美的芬芳。正可谓"事往书存,流芳万世""挥刀裁剪,留在人间"。  相似文献   

3.
舒民 《世界文化》2008,(6):10-12
他的生命之火37岁时就悄然熄灭。然而,这位不幸的英年逝者可曾想到,在告别人间一百多年后,他仍旧没被后人遗忘。相反.他的作品及生命超越了时空,至今仍影响着世界。这就是20世纪法国的诗人——阿尔蒂尔·兰波。  相似文献   

4.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3,(3):109-111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一颗对真、善、美之神虔诚至极  相似文献   

5.
两位最伟大的德国诗人之一约翰·弗雷德里希·席勒(Johann Friedrich Schiller),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颂自由的诗人。他对自由的热情是在童年时代即孕育于心的。在他刚降临人间的年代里,大部分日耳曼小城邦中的老百姓正处于暴政的沉重压迫之下。这些公国的君主们用苛捐  相似文献   

6.
正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他的诗歌创作,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是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巨大财富。杜甫生活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最为繁荣的唐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王朝由繁荣走向衰  相似文献   

7.
正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以火攻大破曹军,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另两次分别为官渡之战与彝陵之战)之一,曹操兵败后逃回许昌,孙、刘瓜分荆州,由此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634年后(842年),晚唐诗人杜牧来到黄州出任刺史。一日,他在当年的赤壁古战场江边漫步,偶然发现泥沙中埋藏着一支折断了的铁戟。他当即挖出铁戟,洗净厚厚的泥污,磨掉斑斑的铁锈,仔细辨认戟上镂刻的字迹和花纹,鉴定它是赤壁之战的遗物。诗人由此引  相似文献   

8.
神树     
正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说:"像是蜜蜂酿蜜那样,我们从万物中采撷最甜美的资料,来建造我们的神。"里尔克是我喜欢的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的神,永远存活在他的诗意里,存活在他的文字中。而我的神,则一直存活在大地上,存活在岁月中。父亲是个彝族毕摩(祭司),他是我们部族与众神沟通的代  相似文献   

9.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10.
李开军 《中国文化》2013,(2):177-181
1937年9月14日,陈三立病逝北平。1938年3月5日,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新民族》杂志上发表《民族的正气》一文,表彰"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诗人陈散原(三立)先生殉国了"。文章很短,大约四百五十字,除了略略提到陈三立在湖南赞助维新事业、辛亥后不为满清而死外,用一半的篇幅讲他"殉国"之情景:"这次北平沦陷以后,他因为是八十六岁的老人,身体多病,不便移居,所以隐没在一个小胡同里。不料惨酷无心肝的日本人,还想假借他的名义,派人和他接洽,他叫老仆连打带骂把那个人赶出去了。第二天,日本兵就到他门口站岗,说是来‘保护’他的。于是这位八十六岁老诗人五天不吃五夜不睡,绝粒而死!这是何等的英烈!这种‘不为不义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正气!这种‘从容就义’的精神,比‘慷慨赴难’的行为,有过之无不及!他这一死,应当感动全国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他这一死,尤其应当感动全国的知识界!他死了,国家丧失一个环宝!政府不表彰这种人还  相似文献   

11.
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伟大诗人裴多菲(1823—?)的《自由与爱情》箴言诗在全世界广为传颂。作为19世纪的革命诗人,裴多菲为了匈牙利的自由和解放,离开妻子和家乡,同俄奥联军英勇战斗;他短暂的一生,又写下了许多闪光的诗篇,充满革命激  相似文献   

12.
正叶赛宁(1895—1925)是俄国白银时代"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语)。他出生在梁赞省康斯坦丁诺沃村,美丽的故乡给了诗人最初的滋养。长大后来到城市,经历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等大事件,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多次起伏,但叶赛宁的诗歌里始终有故乡——即他出生的那片田野和大地。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从叶赛宁的诗里可以闻到俄罗斯田野泥土的芳香。"  相似文献   

13.
俄国伟大诗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诞生于乌克兰的涅米洛沃村。他的父亲,一个不太富有的地主,当时在军队中服役,官衔是大尉。儿子出生后三年,他以少校的官衔退职,在雅罗斯拉夫尔省的祖传领地格列什涅科沃村定居。在这里,距伏尔加河不远的农村中,在无边无际的田野和草地中间,未来的诗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涅克拉索夫童年的记忆与伏尔加河紧密相连,后来,他把许多热情洋溢、充满柔情的诗歌献给了这条大河。“美好的河流,人民的养育者”——他这样称呼这条河流。然而,正是在这里,在这条  相似文献   

14.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是秘鲁的太阳节。据史书记载,公元十三世纪,印加部族征服了安第斯地区的其他部族,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第一代国王曼科·卡帕克自称是太阳之子,来到人间为宇宙众生造福。自那时起,每年6月24日印加国王和他的臣民们都要在'海太阳最近的城市"--库斯科欢庆盛大的"太阳节"。"太阳节"在印第安克丘亚语中称为"因蒂·拉伊米",意思是太阳诞辰盛典。自认为是太阳子孙的印加人把太阳机作至高无上的全能之神,人间赖以生存的万物都是他的恩赐,并且修建了许多太阳庙、太阳门、望日台等建筑,深情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代诗坛和少数民族文学界,活跃着这样一位作家,他用三副笔墨写作,主要写诗,搞文学理论批评,也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他集杰出诗人、优秀的诗歌评论家和任劳任怨的文学组织工作者于一身,可以说"三位一体".他就是大家熟悉的白族诗人晓雪.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诗人海涅在他的一首抒情诗中写道:"我爱过你,现在还在爱着",这优美的诗句用来形容阿赫玛托娃对古米廖夫的依恋似乎再贴切不过了。1903年,未来的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白银时代的著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19.
雷蒙德·卡弗是美国最受崇拜的当代短篇小说家和诗人,尤其在近20年来,他的声誉日隆,几乎没有哪位美国作家比他更受到人们的尊重。当今美国的许多年轻作家放弃六七十年代盛行的讽刺幽默的写作手法,而追求严肃的写实主义风格,这大概是受到卡弗的直接影响。他被美国学术协会与文学艺术委员会接纳为会员就是对其才华的正式肯定。这位于1988年6月刚刚与诗人特斯·加拉格尔结婚的作家,在完成他的诗集《通向瀑布的斯路》之后  相似文献   

20.
"‘云中的神,雾中的仙’——用诗人贺敬之这两句诗来形容南涧土林,确实一点也不过份哦。"友人阿良曾十分夸张地这样来鼓动我。对他的话,我却不以为然。我到过路南石林,大有除却"石林"不是"林"之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