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2.
陈树 《教育文汇》2006,(4):41-41
同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两年前,他和妻子带着6岁的儿子去蹓冰场,看见别的小朋友蹓来滑去,他的儿子心痒了,也闹着要去蹓冰。他和妻子只好把儿子带进蹓冰场内。冰鞋还没穿好,性急的儿子就自己溜了出去,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孩子已经扑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孩子哭着说:“以后我再也不蹓冰了!”  相似文献   

3.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4.
夏萌信箱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受欺负怎么办?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孩子自己想出的那个办法。只要在幼儿园留心待上半天,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对付他人欺负的一招半式。比如说分玩具、图书时,往往是抢得过就抢,抢不过就打,打不过则逃,实在逃不了还可以叫——报告老师呀!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的一招,若您的孩子不会,您就教他好啦。三岁的孩子不爱活动,喜欢独处,是不是性格有问题?我有位同事公派出国留学,有一天我去看望他爱人和四岁的儿子。去时这孩子正坐在床上望着一只足球发呆,我问他:“小勇你在干嘛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想呢!要是我爸爸在家跟我踢足球,我使劲一脚对他踢,使劲踢……”“那你为什么现在不下来踢呢?可以跟妈妈踢,找其他小朋友踢呀!”“妈妈不会,也不许我下楼。”  相似文献   

5.
那天去同事家吃饭。同事的小孩太调皮了,在我面前跑来跑去,还将我的茶杯打翻了,弄得我一身的茶水。同事大怒,立刻要训斥孩子。我劝说道:“没事!给小孩子一点面子,也给我一点面子,别再当众训斥他。”同事余怒未消,生气道:“小孩子懂什么面子!”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独白     
当听到小子大声地啼哭,当看到小子肥肥白白的胳膊,我便清楚,他将是个不平凡的人,长大了事业必定有好的收成。于是,我给他取名为“业丰”。孩子都长大了,样子还蛮帅的。还记得他刚出世的时候,身上长满毛,脸上也有,五官快要被毛遮住了,他姨开玩笑说这孩子丑得没人理,现在说给他听,他笑着不相信。小子最爱照镜子,时常看到他都是在镜子前摆弄头发;也很虚荣,喜欢穿名牌的衣服,穿名牌的鞋子。小子他妈经常对我埋怨说:“你儿子又说要买衣服了。”有一次,我问他:“你买这么多衣服干什么?”他说:“以前买的都不合身了。”对啊,小子长大了,长高了,“那就买吧。”我高兴地说。孩子读学前班之前,我还在罗阳镇工作,下班直接回家,可以和小子玩玩,说说话。现在不同了,我得去别的地方工作,一星期只回家一次。杨村这地方,虽然离家不远,半小时车程,但劳累的苦活忙得我不可开交。即使这样,我还是在周六或周日晚上必须回家一次,次日吃完午饭便要出发了。小子晚上要上课,周末周日也要上课,两父子聚少离多。单位的同事好心跟我说:“干脆别回去了,呆不上一天就要工作,倒不如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算了,何必弄得自己这么奔波呢?”我笑着领了他的心意,但我还是坚持每星期回家一趟。孩子面临...  相似文献   

7.
蒋星是个看起来挺讨人喜欢的孩子。刚接手他们中队的第一天,他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友善地打量我,还甜甜地道了声“老师好”。可同事们一看到他就皱眉头,还跟我讲了不少他的“差劲”表现,提醒我要多“关注”他。  相似文献   

8.
我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连一首完整的歌也学不会。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唱唱跳跳,自己的孩子象个哑巴,他心里就不愉快,于是经常训斥孩子,骂他是“黄鱼脑袋”,越骂孩子越自卑,甚至连最简单的儿歌也忘得一干二净。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私拿了一只苹果,邻居的孩子告诉了他的爸爸,做爸爸的不进行正面教育,把孩子劈劈拍拍地打了一顿。第二天,这个孩子到幼儿园,把邻居的孩子也打了一顿。这事让他爸爸知道了,自然免不了又是一顿打。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和一位同事结伴带上各自的孩子去公园玩。同事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用一种无比赞赏的口气夸奖着,孩子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扔出去,他说:“宝宝真厉害,扔得这么远!”孩子把一个零食袋扔进垃圾箱,他说:“宝宝真聪明,知道扔进垃圾箱!”孩子无意中哼了一下“两只老虎”,他说:“宝宝唱得真好听!”……  相似文献   

10.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语都要注意。一忌孩子有错误时,如:学习上不专心、贪玩等,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反正他还小。”“他还是介孩子嘛。”这等于告知孩子:不专心、贪玩也行。二忌在孩子失败时,气愤地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出息。”这等于判了孩子死刑,至少也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的玻玻是个特殊的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还不说话。他奶奶说,在家时他也不开口,为了怕他乱走,只好在他脚上系上铃铛,这样,铃铛一响,就知道他去哪儿了。最后,他奶奶还为难地告诉我,这孩子大小便常不叫人。没几天,玻玻就让我领教了他的“厉害”:他大小便时根本不说要  相似文献   

12.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3.
老潘是我同事,属狗,今年正好是他的本命年,36岁。可他被称为“老潘”的历史要追溯到12年前,那一年他24岁,去上函授,蹲在车站等车。有一人过来问:“大爷,去淄博的车几点开?”老潘说:“大爷?你说我有多大?”那人就说:“你不算老,也就是50来岁吧?”老潘说:“好眼力!”自此,同事不叫他的名字“潘树叶”而改叫他“老潘”。老潘长得黑,所以老潘的口头禅是:“小白脸不实交。”由于貌不似潘安,所以老潘接近而立,才找到一位慧眼识珠的好媳妇,从此老潘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幸福生活。老潘是班主任,每天要早六点钟起床。老潘说:“唉,星期天不上操的…  相似文献   

14.
佚名 《今日中学生》2005,(10):11-12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在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后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劳,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  相似文献   

15.
儿子小时候很懂得俭朴,买什么都是买最便宜的,包括食物也包括衣物。“不讲吃、不讲穿”这句赞语伴着他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对于这一优点,我们为他自豪,他也为此骄傲。那时,我经常向周围人夸自家孩子:“看我儿子多懂事,从小就知道给家里省钱!”一个同事忍不住泼冷水:“我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宏亮 《教师博览》2023,(23):16-18
<正>初一还没开学的时候,小学部的同事就向我透露:“六年级有个叫李航的孩子,非常不好管,要是分到你班上,你必须镇住他,否则,他够你喝一壶的。”说完,同事拍拍我的肩膀,表示“祝你好运,看你手气吧”。见同事煞有其事的样子,我不屑地追问:“怎么个不好管法,具体说说?”同事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比如,经常不交饭盒,把老师的提醒当耳旁风;时常不穿校服,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经常不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7.
随份子     
马鸣刚到科里的时候,哪个同事有了什么事,马鸣就跟着大家一起随份子。后来,不仅是科里的人有事大家要随份子,单位里的哪个人有事,大家也都要随份子,而单位里的人又越来越多。有一年元旦,马鸣的工资奖金全都搭进去还不够,只好回家向爸爸妈妈要生活费。马鸣对这件事深恶痛绝。一次又要随份子的时候,马鸣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埋怨道:“操,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脖子上套绳子么!不干了,老子说啥也不干了。”负责收份子的小姑娘不相信,问他:“马鸣你真不随啦?”马鸣坚决地说:“不随了,说啥也不随了。”马鸣又说:“无聊,简直是无聊透顶。”大家就笑。小姑…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同事讲自己的家事:她工作忙,孩子一直由老人来带,她每天一回家,孩子就会马上兴奋起来,围着她转,什么都不顾了。这让老人心生“嫉妒”,有一次戏谑着说:“我整天带着他,发现他有时候一整天总是闷闷不乐的,怎么逗也不开心,可妈妈一回来马上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看来还是妈妈亲啊。”  相似文献   

19.
不少年轻父母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在孩子还不会走路时,多么希望他能快点单独行走。但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他要“东跑西走”地玩个痛快时,却又会担心起来:怎么这样“莽撞”,不小心要跌痛的呀!  相似文献   

20.
茹太素,明代山西省人氏,曾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当过刑部主事。传说有一次,他给朱元璋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意见书,议论朝廷应该如何选用人材。明太祖叫人读给他听。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尽是空话、废话。朱元璋一怒之下,着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涉及到议题。后来朱元璋说:“茹太素那个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五百字就行了。我打他,是因为空话太多。”有一天,欧阳修和一个同事去游玩,看到一匹奔驰的马把伏在路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问同事说:“把这事记下来,你怎么写?”同事回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亡。”欧阳修听了摇摇头说:“要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