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其中的诗歌翻译更是特殊中的特殊.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以传播中国诗歌文化为目的,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社会属性、诗歌的情感以及诗歌中的典故四个方面对旅游英语翻译中诗歌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何佳颖  金铠 《海外英语》2020,(7):120-121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典故的广泛运用是唐代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翻译质量决定了原诗意境能否成功再现.该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从直译、意译、增译、改译四个方面阐述唐代诗歌的典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译文呈现出与原文对等的意境和美感是古典诗歌翻译的重难点。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出发,进而引申到以容器隐喻来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指出从容器隐喻的视角来翻译古典诗歌能再现原文的意境,达到与原文风格一致的效果,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诗学和文论中最具民族特性的审美概念。如何原汁原味地传递原作的意境和美学内涵是翻译美学研究极富挑战的命题。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讲究音美形美,还要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文章的意境。本文对古诗道德意境翻译作了相关思考,希望能为古诗翻译提供部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诗英译中意境再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imagery)或称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显而易见。从汉语古诗意境的涵义及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成功的汉诗英译译例,对中国古诗的意境在英译中的四种译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发展以来,译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多种翻译流派。意境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就成了连接各个流派的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来举例说明诗歌的意境美之实境美,并指出诗歌英译中实境美的传达。通过研究,希望帮助古典诗歌英译爱好者更好地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向来是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在诗歌翻译中,单纯的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是无法表达出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深意的。很多学派都认为诗歌是完全不可译的。而以巴斯内特为代表的文化翻译学派却对诗歌翻译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分析,得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文章主要通过巴斯内特的翻译文化探讨诗歌翻译的可译性,说明在语用和审美的层面上,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思想情感丰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很难做到完全对等的翻译再现。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会直接影响诗歌文化信息和意境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本文在文学翻译悖论和诗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概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结合实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加强对诗歌翻译的鉴赏,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再现原文的力、音、形,尤其在诗歌翻译上。从诗学和翻译学的视角审视汉诗英译,在再现或重构原诗意象、意境、意蕴方面对H.A.Giles、林健民、卓振英、许渊冲所译《回乡偶书》的四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诗歌的翻译重在译出诗的化境。  相似文献   

12.
诗歌英译的过程和翻译主体因素对传递意境深有影响。翻译主体的审美经验介入,在目标语主流诗学的影响下直接作用于诗歌的审美移植和诗性传递,翻译主体应该减少对翻译客体的主观干预,达到诗歌翻译以诗译诗,译诗为诗,实现意境和语言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由于译者对诗歌意境的把握的出入、汉英语言表达的差异以及文学意象文化内涵的不同,往往造成了翻译过程中意境美的损漏.译者只有深刻领悟和体味原文,谙熟原语与译语的语言及文化差异,采取直译为主兼顾意译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方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从形式、音韵、意境和风格四个方面比较分析陆游《钗头凤》的两首英译文,认为诗歌翻译的要点在于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形美,音美与意美,同时对原文风格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邓慧爱  刘敏 《现代语文》2009,(12):133-134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通过对两个在诗歌翻译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兼译者——许渊冲和庞德的译文比较,得出诗歌翻译不仅仅需要我们在单个字词上下功夫琢磨,也要考虑到意境、美学、读者等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秋怡同学问:“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学习诗歌,要先对诗歌特点有所了解。诗歌具备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这四个特征。诗歌的“四美”特征决定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应与学习其他各类文章有所不同,要特别从四个方面来学习。一、注意诗歌意境美。意境美从何而来?它是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艺术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要透过字面体  相似文献   

17.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叶芝的名诗“当你年老时”的四种中译本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诗歌翻译中形式和意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孔俊文 《海外英语》2014,(7):104-105
从意境的传达的视角,以诗歌"The Dove Beach"的几个汉译本的赏析为个例加以研究,对这些译法的得失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诗歌翻译中诗歌形式、选词对于原诗意境的传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度浓缩的文学形式,诗歌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翻译人士的厚爱.由于中英文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在翻译中,译诗与原诗在意境与形式上有些出入.这篇文章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唐诗<金缕衣>及其两个英译本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希望为我们理解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