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要求探索法科研究生的科研规律。认为“注重现实,学科交叉(融合)”是法科研究生的第一科研要诀;“善于联想,开阔视野”是法科研究生的第二科研要诀;“紧抓‘三理’,严守逻辑”是法科研究生的第三科研要诀。法科研究生的三个科研要诀存在前后衔接和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可共同助推法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法科研究生的科研要诀是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研要诀。  相似文献   

2.
<正>凡是要诀,总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丰富的知识,揭示规律,便于记忆。理科有要诀给学生提供解题的方便,文科的作文应该也可以利用要诀,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知识和要求。本文把作文知识提炼成最精髓的"四字诀——新、真、形、深",概括作文知识,树立作文理念,让学生好记,应用方便,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这要诀反映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与效果间的一种辩证关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笔者认为这条要诀对语文教学特别适合。为何这么说?因为语文这门功课与其他功课很不同。其他各学科知识体系一般都很严整,逻辑性序列性很强,因此教  相似文献   

4.
雪枫 《职业技术》2007,(7):33-33
第一式:增强自信修炼要诀:主要是心理锻炼和精神激励。也可以辅之以动作,及采用行为疗法,这是有心理学的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写作要诀"尽管版本不一,但核心要义却是大同小异。归纳一下,无非以下几点:第一,多栽花少栽刺,内容以歌颂为主,切忌揭露讽  相似文献   

6.
《在线学习》2022,(3):61-63
课程简介 "教学的六字要诀"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主要培训对象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包括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军队院校、基础教育办学单位以及各级党校等机构的教师和辅导员等.课程以"教学的六字要诀"为主题,在培训交流中,着重向学员传递:如何引导学生学懂弄通、胸怀大局;如何使学生学深学透、培养全人;如何使学生精益求精、才...  相似文献   

7.
诗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诗歌语言以意象的方式表现世界。西方的意象理论发展较晚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本文重在总结和梳理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概念及西方意象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8.
古人对"诚"与"巧"的认识是精辟而深刻的,与此相关的警言妙句也数不胜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笔者更对老祖先们肃然起敬,因为古人早就为班主任工作开启了智慧之门,点燃了智慧之火.可以说"诚"与"巧"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两大要诀. 一、要诀一:心诚则灵 《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见"诚信"是人生永久的通行证.而这里的"诚"亦是做好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诀.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注重养生,主张良好的生活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主张养病健身要"节嗜欲",要注重心理养生,以"惩忿窒欲","胸次浩大"为养生要诀,这种以"养德"而"养生"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一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的戏剧因素萌芽于楚辞<九歌>等祭神乐中,屈原在继承并发展了楚辞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成功地改造了楚辞祭神乐中的戏剧因素,使得楚辞远离巫术,远离了向成熟戏剧发展的道路,向着以诗文为正宗的儒文化靠拢.  相似文献   

12.
楚辞在汉代奠定其学地位和传播基础,而作为一种体的确认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楚辞》和《楚辞章句》的面世推动了屈骚在魏晋六朝的传播,而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与接受角度都有新的变化,从重情而转向了尚辞。随着体辨析的风行与大量的章别集,总集以及书志的出现,魏晋六朝人对屈骚的认识逐渐从模拟怨情转而关注其艳词,并以艳词作为骚体的特色,从汉人的辞赋不分到齐梁人的骚赋分立,从汉人的区别屈宋到齐梁人的屈宋并举,体现了这个时期学观念的演进与学思潮的变化,楚辞随之而成为了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3.
江淹对《楚辞》的学习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楚辞》语言;二是学习《楚辞》结构;三是学习《楚辞》艺术手法。江淹模拟《楚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淹长于拟古,喜欢拟古;二是汉魏以来有模拟《楚辞》的传统;三是江淹的身世遭遇与屈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新楚辞学建立的过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新楚辞学的建构是从解构传统楚辞学甚至是解构屈原开始的,廖季平、胡适率先提出屈原否定论,此观点遭到陆侃如、谢无量等人的有力驳斥。稍后,梁启超发表了《屈原研究》之讲演,使新楚辞学的建立有了轮廓。此后,游国恩写成了《楚辞概论》这部新楚辞学的奠基之作,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推进了新楚辞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本汉学界近年来出现的“屈原否定论”,著名学者赵逵夫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中勘正谬说。对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阐释。赵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微观到宏观。步步推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论证,见解独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 ,来观照中国学术中的“楚辞研究”。汉代以前的史书中几乎从未提到屈原 ,尤其是在楚国的史料中 ,屈原更是不见经传。历史上的屈原在出现新材料之前 ,可视为不可追寻。今日言说之屈原 ,只能是《史记》、《楚辞》及此后各类相关文本中的一个人物符号 ,一个相关话语的命名。历史文本中之屈原 ,乃是一个经改写、想象而被重构之屈原 ,是汉儒在大一统专制政治背景下 ,以汉族儒家文化的视角对一非中心的历史人物的想象性建构。屈原作品最初当以在民间口耳之间散播、流传的可能性最大。汉儒们解读、编纂、注释《楚辞》 ,实际上等于是为《楚辞》建构了一个“独尊儒术”的中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相比较而言,学界于此类典籍的讨论尤显薄弱。故对宋代以前的十二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之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作一条分缕析的概评,于"楚辞学"研究及楚辞学研究者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关于《离骚》总的观点为:《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仙真人体的寓言诗或歌舞剧,并以此解诂《离骚》。这一观点是受了近代经学大师廖平“离骚是仙真人诗”的启发,但青出于蓝,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闻一多对《离骚》作这样的理解,与其神秘主义气质、浪漫主义性情、艺术观、宗教观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天台遇仙故事共同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到了唐宋时代,词人们广泛运用这一意象来描摹自身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桃源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美丽的神仙传说与唐宋词人特有的缠绵细致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这一意象散发出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