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高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掀起了道德教育改革的热潮,其中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提出要唤起、激发和高扬(可理解为凸显、重视和培养)道德教育的客体主体性。为什么要高扬?如何高扬?时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此作些探讨,并以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主体性原则含盖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阐述了依照这一原则实施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克服偏离道德原则、忽视启蒙教育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反道德的现象,即"目中无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伪善和道德权利的遮蔽,这些都是背离道德教育的宗旨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它承认人的存在,承认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这是道德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其次,主体性道德教育崇尚道德教育主体人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和自律,最终上升为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教育上,孟子尤为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和学生以能者为师的开放心态;教师道德的自律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力量;学生在求道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自立以追求道德上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培养受教育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必须尊重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调动受教育的道德上进心,并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徐志怀 《教育探索》2003,2(1):83-85
新形势要求道德教育必须改革、创新,必须实现现代化。道德教育实现现代化需要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均实现现代化。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到: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在培养人的现代化中强化道德教育;重视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重视道德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论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他作为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二是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信任及培养。对我们的启示包括: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首先是一种能力:教育者培养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能力和教育对象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对学生具有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要求和能力的信任;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许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1-102
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12.
一、参与: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处于主体角色状态中,换言之,学生自己应关注并积极地进行道德自我的建构。所以,参与到道德教育过程中来,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日益风磨的网络社会,它与现实社会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需要新的规范来调整,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也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在诸多的网络行为规范中,网络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传统道德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道德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地行使,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儿童期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基于儿童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自由的天性,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童话是儿童最自然的精神食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借助童话故事、寓道德于游戏是基于儿童主体性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为了以防过犹不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将来应该是一种制约性的发挥,和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一、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把客观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道德注重的是觉悟,强调的是自律,道德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等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 ,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 ,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 ,调动受教育者的道德上进心 ,并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生命教育跟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值得探索,虽然说有不同之处,但是诸多方面还是有相似之处的.由此初步研究了主体性道德教育视野下的学校生命教育该如何进行,一方面是对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的接轨融合,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依旧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束缚,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从反思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陈艳秋 《文教资料》2008,(29):94-96
随着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应凸显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主体性理念,以摆脱实效低下的局面.人性化理念要求道德教育走入青少年的生命世界,关注他们的需要和人生体验,从"物化"向"人化"转变;主体性理念要求教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角色定位、对话形式的重新建构、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开放性教育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实现道德教育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