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更加注重在课堂上让位于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但是,要真正变教师"讲"的课堂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就要智慧地掌握进与退,既要肯于勇敢地退下来,更要懂得适时地站出来。勇敢地"退下来",坚持"五个还给"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多了,属于学生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为了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裕的读书、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必须"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说”尤为关键。那么怎样能使学生活动起来,并能“说”呢? 一、开启“说”的钥匙 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在课堂上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以此给学生一种暗示,表示自己相信他能“说”,而且能“说”得很好。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而不是战战兢兢、无可奈何地“说”,学生就可以勇敢地拿起“说”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进"与"退",学生才能有机会在学习中主动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第一,教师适时"退",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教师适时地"退",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  相似文献   

4.
杨亮 《海南教育》2014,(22):44-45
一、主体性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概念厘清王秀小学十二五课题提出了“生态课堂”这一概念,“课题中的‘生态’,主要指课堂中师、生、环境各要素之间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样态。”“‘生态课堂’,指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引下,师生生态地(和谐融通、动态平衡)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体性生态课堂强调开发未成熟主体的主体性,所以必须要学生主体呈显性而教师主体必须“隐去”。但教师的“隐去”并非一闪而退。  相似文献   

5.
石颖 《学周刊C版》2010,(10):38-39
“合作学习型”课堂是指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全面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课堂。合作学习型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I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下面,我就谈一下地理教师在“合作学习型”课堂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课堂新鲜,收获多多。这就需要教师调控和掌握,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许丽君 《考试周刊》2012,(23):71-72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乐起来。这样一来,英语课堂自然“美”从中生。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角色 ,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 ,从讲台走向学生 ,以退求进 ,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  相似文献   

11.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质,是教育的重新唤醒和重新回归.转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育人.下面通过对高一的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实录进行反思和点评,来共同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必须实现由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变,实施创造性教学。要实现这个转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给”。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树立“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观念,在承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发挥主导作用,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捕捉学生在创新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给学生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施海 《四川教育》2020,(6):39-39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去体验、去生成。受传统教育的束缚,长期以来,学生被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在呆板、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彰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多引导,学会“扶”与“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相似文献   

14.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学生主体性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动力.这个“导”.是引导、指导、疏导。教师的“导”是建立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即“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绝对权威”地、全包全揽地传授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善导”上下功夫。要导在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提高上,通过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信息.进而主动探索未知事物.使兴趣变成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要导在学生发现问题、寻摧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通过情境、故事、“破绽”……激发学生产生更多问题.引导他们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要导在关键点和难点上,导在学生不易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上.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涪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要导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减少无意义的“精力耗散”。教师的“导”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要“预设”在学生学习语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如何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要考虑如何营造对话情境.安排教学事件等.这是推动掌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自身的讲授言语,如开课时导语的精心调计.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策略等。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闪烁师生双方智慧火花的课堂.是和谐、民主、平等、进取的瀑堂。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绝非是回到过去的老路.绝非是教师“主宰课堂”.搞“课堂霸权”。  相似文献   

16.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尤如勇 《考试周刊》2011,(57):87-8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巧“导”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应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言堂的讲授者,而要与时俱进、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建构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精神以及彰显个性的“诗意”数学课堂,同时在课堂上师生共享经验、情感融合、互动交流,这样使学生在“诗意”的数学课堂里真正“动”起来,并实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为什么要有“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应发挥的作用自觉控制的意识。事实上,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 在采用传统语法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演讲家”,学生从教师或归纳或演绎的讲解中得到知识和启示。 在以交际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做“顾问”。当学生的模拟交际因语言问题而受阻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勇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科学全面,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偏差,以致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其主要表现有:一、学生:“伪主体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处于“霸权”地位;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是,一些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索性退居幕后,只等诸位学生话音一落,就像央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