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体裁,随着传媒的变革发展和受众的需求变化,已愈来愈为业内外人士所重视。以至于专家们说到媒体,都少不了新闻评论这个话题。媒体的主事者们也是见仁见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皆与数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可谓进入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再谈新闻写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东 《新闻前哨》2002,(11):14-16
《新闻前哨》今年第8期刊出拙作《新闻写作要提倡一点风格和“流派”》,引出有的同仁的一点兴趣,结合其提出的几个问题,我再围绕新闻写作风格谈谈己见。(一)风格=独特性+一贯性歌德说:“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文艺理论认为,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风格。所以雨果认为,风格是优秀作家的标记。同理,新闻写作风格,是记者、…  相似文献   

4.
萧乾(1910—1999),世界知名记者,我国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中外著名文化交流使者。萧乾先生一生从事新闻报道、报刊出版以及中英文翻译工作,利用他手中的一支笔,既向国际社会宣传和介绍中国的古  相似文献   

5.
战友报社的编辑宋志耀同志编写的《谈新闻写作》一书,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学习方法、采访艺术和基本功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文学作品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许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由于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标题和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与新闻更为接近,所以,近年来,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应用较为多见。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一直提倡用散文手法写新闻。他曾经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清新明快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公报》驻欧特派记者萧乾的战地通讯作品为例,通过对其欧战通讯的研究,分析其通讯作品的特色。文章主要从创新角度进行重点阐述,结合近年来通讯报道的趋势,分析萧乾对我国的通讯写作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对当代的战地记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与通讯员谈新闻采访与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处处留心有新闻 在与许多通讯员的交往中,常常听人说:不知道该写啥,觉得自己身边的事都很平常,没什么可写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有造成社会影响很大的事件和人物才算新闻。大人物、大事件当然是新闻,但更多的新闻融于看似平常的现实生活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里,融于默默无闻的普通  相似文献   

9.
10.
第四,学习群众优美语言,力求文风明快活泼。解决了前三个问题,即评论的内容问题之后,能否表达得体,使读者爱读,尽可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关键就是语言和文风了。我们应该学习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语言;学习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精美语言,学习外国民族的优秀语言。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向群众的语言学习。这是活泼的、新鲜的、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极其丰富的语言宝库。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是克服老八股、新八股的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党的领袖们,十分注意向群众学习语言。1957年我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在生产自救中,  相似文献   

11.
精心写作评论,对于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极为重要。此文是作者1981年5月在河南日报新闻干部业务进修班讲话的一部分。本刊拟分两次刊载。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新闻写作的实践已经无法离开网络资料的影响,然而网络用语作为一种语言新形式则更容易被当代年轻人所接受。网络语言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无所谓好与坏、利与弊,因此,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我们往往应该秉承的态度就是能够接受新语言又不过分地应用。一、传统新闻写作的弊端众所周知,传统的新闻写作形式往往都会过于死板,  相似文献   

13.
14.
朱家豹 《新闻窗》2012,(3):44-44
传统的新闻写作,过于重视真实性的凸显,虽然说真实性是新闻写作中的重点,但是如果可以增添一些文学性在里面,就可以摆脱以往新闻写作的严肃性,这样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这其中文学性和真实性的比例要拿捏准确,否则就会失去新闻写作的根本宗旨,与新闻写作的特点严重背离,以下笔者就对新闻写作中文学性与真实性的结合做阐述。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人们的共识,自无疑义.然而这个"真实"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闻报道是记者对客观存在事实的一种主观反映,带有主观认识的痕迹.因此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我们应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6.
美国费城《广告学报》编辑弗烈德·富勒·须德,有一次被邀请在一个大学毕业班讲演。他忽然提问:“有多少人锯过木头?请举手。”大多数学生都曾锯过木头。接着他又问:“有多少人曾锯过木屑?”这时全场愕然,没有一个举手。须德先生所讲的锯木屑,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不多,可是用全新的视角对那些已被人熟知的事情再思索,就可能得到全新的发现,推出全新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是文学的一种,文学即人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新闻即是在写人,消息也好,通讯也罢,因方式手法的不同,表现人物的方式也就各异。有些人物是正面表现,有些人物隐藏在事件的背后,或明线或暗线,无论哪种表现形式,只要认真阅读思考,都会发现人的影子在其中,也即是说,新闻作品都是在写人物。说到写人,创作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记》的司马迁,溶新闻和文学于一体,是人物写作方面的集大成者。《史记》人物性格鲜明,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新闻评论节目也在新闻行业普遍出现,这种形式的新闻节目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大到中央电台小到地方各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屡见不鲜。然而节目的方向性也随着时代变化的轨迹不停地调整着,试对比从前的评论节目大多都高于百姓生活,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也朝着"平民化"的方向迈近,这些点滴的改变也是新闻评论节目方向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文学是两门不同的社会科学,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很清楚的事,但是由干两者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在运用文字表达和相互借鉴写作方法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随着事物的发展,有关新闻与文学的理论问题乃至实践问题便出现了种种观点。 几年前有些地方的报纸发表某一类型的文章,标为“新闻文学”,引起新闻界的讨论。多数人认为“新闻文学”的出现顺应了新闻改革的潮流,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好形式,可谓新闻苑里的  相似文献   

20.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