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很多时候却又没有适当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也一样,学习任务较重,身体发育步入成熟的年龄、性意识活跃,但他们的心理没达到成熟,承受能力还不强,处于充满矛盾的过渡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往往表现为: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常常喜欢  相似文献   

3.
许发胜 《中学文科》2006,(10):89-89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学生心理人格教育。 1.尽快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师生间“零距离”的交流 作为班主任,每当接受新的班级时都应对学生情况作一个详细的调查,这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各个环节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心中建立完备的学生档案。还要抓住各种机会贴近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脾气、个性并在生活上引导他们。不仅如此,师生还应敞开心扉,逐渐减少师生间心理距离。教师也可以通过批语、面谈等方式,明白地告诉学生自己的想法,从而营造师生“零距离”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社会日新月异,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社会对学校教育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6.
7.
8.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从分析中学生心理偏差入手,结合现实,提出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认为没有驱体上的疾病就是健康,而严格意义上讲,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良好状态。同样人们对“体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躯体的伤害,其实,“心罚”在某种意义上说远远超过对躯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了烦恼,既要寻找聆听其倾诉的对象,又要求对方为自己保密。鉴于这种心理,部分学生往往选择异性作为聆听的对象。一位女学生讲到:“我有心事和他讲,他能耐心听,并且能给我保密,就连与父母都不敢说的事情,都可以向他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交异性朋友”和“早恋”问题,是多年的老话题,班主任都想医治“早恋”,调解“交友”,然而,疗效不佳,而且愈治愈烈,有的老师就不敢在学生面前提及“交友”和“早恋”这类敏感词汇。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试着寻求解决难题的答案。经过努力,发现了八种“中学生异性心理效应”,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心罚,顾名思义就是心灵上的惩罚,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切身感受,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学生行为失范。心罚就其所产生的后果而言,它会彻底破坏一个孩子应有的自尊,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信念。 自尊自爱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的人性的光明面。自尊心可以升华为上  相似文献   

13.
李燕  顾健 《山东教育》2006,(7):32-3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15.
对于刚刚跨进青春门槛的中学生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小秘密”。心灵的向往,生命的躁动,难忘的相思等,都可能成为他们的“隐秘世界”。面对这些秘密,教师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17.
18.
“体罚”学生已被明文禁止,但当前,“心罚”学生现象不容忽视。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该怎样进行教育?据传,某小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老师以“我真气愤”为题,让全班学生写一篇作文来“笔伐”这个学生。这个孩子由此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茶不思饭不想,一到学校便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半空巢”中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心理暗示方法,借暗示语言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运用暗示体态语传递信息,利用书面语的暗示缩短相互交流距离,此外还可运用“共生效应”、“沙丁鱼效应”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