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对话逐步增加,助推教学方式积极转变。但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话存在学生缺位、教师缺位和教育缺位等问题,与教师对课程改革实质认识不到位、对教学对话价值理解不到位和对关键课程育人担当不到位等紧密相关。要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话,需要基于学科任务的意义分享、重视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基于规则的民主关系、突出教学对话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黎红 《中学文科》2007,(10):36-36
对话和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之有效的两种策略,对话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对话的升华。教师只有在对话中反思,在反思中对话,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当前尊重多元化的社会里,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来阐述推行对话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推行对话教学。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因此,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是口耳相传的艺术。人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就内含着对话的特征,如何让对话为课堂教学增效,是广大一线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所述的对话教学,主要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同伴及教师对话的教学范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思想共通和精神共振,关注课堂对话,对推动课堂生成、提升教学实效、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意义重大。一、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宣纪英 《甘肃教育》2009,(18):28-29
教学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一些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却难见对话的痕迹。这其中既有课程本身的因素——思想政治课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实用,学生对其自然很少关注: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教师的因素——教师缺乏对话精神和科学对话的方法。面对思想政治课日益被边缘化的现状.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依然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代明荣 《考试周刊》2013,(25):113-114
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种种原因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师应注意从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三个方面入手,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要全面、教学本领要扎实。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素质,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复杂多元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人格问题.思想政治课是基础课,学习内容最具思想性,对大学生人格影响起最直接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内化学生情感、要与网络德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担任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并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让政治课教师兼任大学生辅导员,无论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还是对做好大学生辅导员工作,都是一种有力的促进。能够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起到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作用,是中央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根本举措。一1.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本质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  相似文献   

10.
马艳利 《文教资料》2011,(17):206-2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央非常重视。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才能真正把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对话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和教学认知方式,而是一种教学精神。其典型特征是共享智识、促进理解和创生意义。其表现形态有三: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以及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是对话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以学生为主导,体现师生平等和合作互动的全新教学理念。师生对话、文本对话和生生对话是对话理论在高校写作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建构对话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写作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对话教学关涉到自我的理解、共识和价值实现;也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建基在平等、自由、互相理解和尊重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我们需要改变僵化、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创造出和谐、平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对话的参与者都会获致知识,达成共识,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共生是建立在对生命关怀和对异者接纳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和理性竞争,达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想生存状态。在共生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要扭转忽视生命特性的工具取向.尊重师生生生命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强调理解、对话与合作,达成全面的共生理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六个方面体现出新的价值取向.进而构建出符合共生理念、以其生性为典型特征的新型课皆、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育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它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革命,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本文从平等、沟通、理解、情感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对话教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深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具有共鸣、困惑或分歧的问题为话题,以反思或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为路径,以厘清问题的思路、认识或缩小分歧为目的的言语活动。阅读教学深度对话的基本条件有:民主、尊重、协作,倾听、表达、应对,质疑、探究、批判。阅读教学深度对话要有问题讨论、比较辨析、话题辩论等情境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引领课堂对话走向深度。阅读教学深度对话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强势主宰课堂现状,将角色定位为对话情景的创设者、对话支架的搭建者、深度对话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倾听教学是在反思"讲授"教育学旨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态。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倾听教学评价遵循"差异逻辑",并将差异的优先性放在首位。尊重差异、理解差异、欣赏差异与促进差异是倾听教学评价观的本质。理解与促进、质性统整、协商与对话是倾听教学评价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Process recording is a valuable teaching tool in clinic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It helps to identify and clarify the interview process, and provides meaningful content from which field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can have supervisory dialogue. The main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two new components-themes and defenses-to the structured guidelines for process recording developed at the Loyola School of Social Work. These two new components will further assist students in 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interview content. Examples supporting this thesis are included. In addition, discourse is provided on how the new structured guideliens can work with any process recording modality.  相似文献   

19.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文本的对话性与生成性,这是一个师生本三元主体多重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本三主间性的对话机制涵括以下几种文本对话形式:师生与文本主体间性的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和师生与生生主体间性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活师生的期待图式结构、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可望达到师生本三者的视域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对话生成文本,从而扩大原教学文本的内涵,拓展认知主体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20.
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对最基本的关系。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关系长期受现代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理性主义的制约,主客体对立的师生关系大量存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话和理解。而后现代思潮反对二元对立,为构建对话与理解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