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思维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是思维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意思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柏拉图甚至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之处,思维是无声的、微弱或隐蔽的语言行为。因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2.
王健  赵春松 《学子》2014,(2):58-59
<正>一、思维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是思维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意思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柏拉图甚至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之处,思维是无声的、微弱或隐蔽的语言行为。因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3.
王世龙 《文教资料》2010,(35):26-28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三种观点作了总结和比较,然后从生物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性、语言的用途、语言的进化等做出说明,分析语言和思维在人类史上的出现,指出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的,思维先于语言,而语言的出现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不是为了交流而产生,语言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思维,交流只是语言的次要作用,是思维外在化的体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抓住重点句来展开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然而,对于艺术语言而言,它却和特殊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审美心理学中称心象思维。心象思维(亦称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化思维,它包括原始表象思维、儿童直观思维和现代艺术思维的不同形式。艺术语言和规范语言分别与不同的思维形式相对应。规范语言和抽象思维相对应,艺术语言一般和艺术化的思维相对应。规范语言是理性的,艺术语言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该使认识、运用语言和发展思维特别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相统一。字、词、句的理解,语言规律的掌握,词语所概括  相似文献   

8.
<正>一、研究背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思维决定语言,思维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只不过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它服从于思维并为思维服务"(王德春,2002)。思维对语言起着制约作用,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他的语言能力的好坏:思维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词不达意;思维缺乏条理性,说话时会层次混乱,颠三倒四;思维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没法进行。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什么样的思维。语言清楚,言之有序,是因为思维明晰;语无伦次,条理不清,是因为思维混乱。语言和思维,是辩证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又总是与思维训练同步的。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一致性,把学习语言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该成为认识、运用语言和发展思维特别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统一。字、词、句的理解,语言规律的掌握,词语所概括的场景的想象,都应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即数学思维通过数学语言体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就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因此 ,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交流手段 ,同时也是人类进行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关系十分密切。正确理解与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想象离开数学语言而能顺利地进行数学思维。语言活动依赖思维 ,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都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抽象的数学思维更是如…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语言思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心理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焦点是存不存在无语言思维,无语言思维是不存在的;无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语言。两者无法分开。 我们认为思维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用概念进行的思维”——语言思维。为什么只有语言思维,而别无其他?自从人类有了语言  相似文献   

13.
在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视角下,语言不等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决定语言,这些观点对幼儿教育中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启示。基于皮亚杰的观点,在语言发展中培养幼儿思维,应从保护幼儿的原声音、重视内部语言和培养直觉思维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数学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启蒙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实现语言与思维有序转化的过程,思维成果的获得有赖于语言载体的辅助,语言载体的充实有赖于思维成果的拓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转化是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过程。因此,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思维训练和语言应放在相等的位置,思维是对外界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弱式认知语言观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上持温和的立场 ,其观点是 ,某些思维形式是离不开语言的。笔者认为此观点是合理的 ,并分别从语言与思维的神经联系、语言思维、以及内部语言和内部言语三个方面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一、思维与语言 当人们被问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时,很多人会回答是“语言”。确实,只有人类才能完全掌握语言,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思维”。的确,语言总是与表达一定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思维是一种行为,行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非口头的,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历史文化学派代表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不仅用语言来表达,而且思维是通过言语产生并存在的。认知发生论代表皮亚杰强调,人的智慧愈发展、思维愈进入高级阶段,语言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语言和思维统一论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活动,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马克思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由此来看,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离开语言,思维的内涵无法显示:离开思维,语言活动便失去意义。脱离语言发展的思维训练固然是空乏的.而缺乏思维参与的阅读感悟无疑也是肤浅的。只有坚持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同步,这样的阅读感悟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弥漫着语文味的课。  相似文献   

20.
四、精通各种思维语言,并能准确使用它们解决问题和表述思想。思维语言主要包括文字思维语言、数学(量化)思维语言和感觉思维语言(视觉思维语言及其它感觉语言)。文字思维语言是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最主要的工具,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最频繁、也最受人们重视的语言。借助语言文字,我们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形象化的生动描述,可以对其共同本质进行抽象概括。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语言圆满解决,其解决方法可以通过现有的语言系统来表达。因此,文字语言水平被视为学术潜力和职业潜力的极端重要的标志被推崇。数学思维语言同样不可缺少,遇到涉及数量的问题时,若不把数学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