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语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采取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探究的关键是“拓展思维空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阅读质量”。本试图对《咬嚼字》一来一番咬嚼字,谈一谈语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这些哲人哲言中,我们可以感受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有多种形式,“立体阅读”应该是较为时尚的提法了。所谓“立体阅读”,是指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阅读平台,对读物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阅读。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升,“立体阅读”克服了课堂阅读局限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学情收集整理分析,针对性加强方法技巧点拨指导,并对学生“立体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矫正。学生“立体阅读”能力提升,必定为语文学习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了“品读感悟”。但是,到底什么是“品读感悟”呢?由于对阅读理念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阅读”对学生而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担负起帮助学生奠定起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新课题:设想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聚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以达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这里仅就“阅读批判,张扬读者个性”谈些想法和做法。一、怎样理解“阅读批判”和“读者个性”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它不同于侧重审美…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学习诸要素中,阅读永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块,而强调“独立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以往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一、“阅读期待”的内涵及特征所谓“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追求知识的愿望。具有积极的“阅读期待”的学生,读书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并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缺少积极的“阅读期待”的学生,则表现为读书被动,视读书为负担、任务,思维受抑制,一般不…  相似文献   

9.
李兵 《小学生》2011,(6):71-7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版课标中,“阅读”和“表达”都是高频词,其中“阅读”出现了217次,“表达”出现了123次。可见,阅读与表达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性。然而,从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消遣阅读”。学生只有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选择读书。他们在书中“找乐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这样的阅读,以碎片化阅读、  相似文献   

11.
“阅读期待”支配着阅读全过程,是影响阅读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珍视其教学价值,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予以强调:“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此,本文试对“阅读期待”的内涵、功能及教学策略作此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高建 《辅导员》2014,(18):46-47
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即在培养掌握理解能力(“质”)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的速度(“量”)。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他者的阅读:“欢喜指数”偏低 当下的儿童阅读,随着教师指导的精细化,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他者化”的倾向,这就离真实的“我阅读”越来越远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欢喜指数”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设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让阅读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本文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以“策略先行,激发思维灵活性;要素导向,培育思维深刻性;读写共生,催生思维独创性”三条路径来探寻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看法:①确立目标,夯实自主阅读之“基”.②质疑问难,抓住自主阅读之“本”.⑦训练语感,找准自主阅读之“点”.④课外阅读,拓展自主阅读之“面”.⑤注重习惯,提高自主阅读之“能”.  相似文献   

18.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论,即“三维”结构论、“交叉替代”结构论、“动态规划”方法论、“双流理论”,旨在通过阅读主体与阅读载体的相互渗透及意情的合理配置,进行阅读方法的科学调整,化静态阅读为动态阅读,变单一阅读为复合阅读,使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