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2010年第6期的“教育博客”栏目刊登了《师生冲突之一问一思》一文,在论坛上引起争论,对于如何处理这类师生之间的冲突,很多教师有着自己的看法。本期“现象观察”透视师生冲突,反观教学活动中的细节,请各位老师谈谈如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本刊的2007年第5期上曾刊出了王思勇老师的《"有毒"的作文》一文,其倡导的另类新异的写作方式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作文教学领域的百家争鸣。这一期,我们再次登出王老师给大家诠释的另一堂精彩的"问题式"作文课。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江苏教育》(班主任)的"解惑"栏目,期期引起我的共鸣。尤其是2016年12月刊发的于洁老师的《教育的路上,你不是踽踽独行的人》一文,更让我受益匪浅。求助的老师说的"三年的班主任生活,让我不止一次地在夜里因学生而失声痛哭"这句话不仅深深打动了于洁老师,也打动了我。为了学生,我也哭过,我曾经在凌晨时爬起来把突然想到的班级工作方法记下来,也曾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每月举行一次班级活动,还曾走访每一个学生家  相似文献   

4.
读完《学生伤害老师怎么办》(载于《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5期,以下简称《办》)一文,笔者百感交集,现以几点拙见与《办》文作者商榷。一、教师被伤害的原因和归责《办》文认为“冲突之所以发生,肯定与教师对‘导火索’的处理不够恰当脱不了干系;辱师者发展到如此地步,非一日之功,必定与你较长期的教育失误有关。”在文末,作者还进一步强调,“一切师生冲突可以说都是对学生爱得不到位或教育不当酿成的苦果。所谓‘受辱’,不论是事件的引发,还是事发以后,说到底都是老师自己辱了自己。”对此观点笔者很难苟同。笔者认为,师生矛盾的实质是教师所…  相似文献   

5.
她的事迹——奇,太奇了,真是奇迹 !  她这个人——神,太神了,不愧圣人 !  这简直无法让人相信,曾被老师、同学骂为“傻子”、“疯子”而被迫自杀的学生,却在她的手里考上了名牌大学;曾因被老师虐待而失语的女孩,却在她的手里成了好学生……   而她却又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通明二中教师李圣珍。   读了刊登在今年《山东教育》第七、八期合刊上的《李圣珍:让孩子摆脱噩梦的人》一文,我在为李老师的教育艺术而拍案叫绝的同时却不禁要问:谁是让孩子陷进噩梦的人 ?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让我们一起来口诛笔伐吗 ?然而,这…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学会通讯》1985年3、4期载:台湾《中央日报》的《学生的心声》一文,曾引起台港两地教育工作者的极大的反应。该文列举了学生对教师的六点期望: 一、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二、老师,请你经常给我们一点鼓励,不要让你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师道》2011,(9):57-57
笔者曾在泰国的董里府中华学校当老师.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师生之礼上保守和严肃。(见《中国文化报》,杨本科/文)  相似文献   

8.
郭凤广老师的《别让名字“冻”了我们的课堂》一文让我感触良深。名字,是学生的名片,也是师生交流的窗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每周也只有并不宽裕的一节课,因此,要把名字与每位学生“对号入座”也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9.
捧读刘玉凤老师《井底之蛙回井里好》《(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5.11)一文,当看到师生最后都认可了“井底之蛙回井里好”时,我心中不觉升起一丝困惑:这课文应该是这么理解的吗?回井底果真就好了?为什么好呢?按照刘玉凤老师的学生所说,是因为河水有毒,有人刺死老青蛙,而井里没有污染,没有危险。那么,井水就不可能被污染吗?井里就不可能发生危险吗?即便真不可能有污染和危险,那么我们就要让青蛙苟且偷生,老死井中吗?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让青蛙活命,即使让它把井底坐穿也不出来闯一闯吗?也不让它见识见识外面广阔而精彩的世界?也不让它呼吸…  相似文献   

10.
一、建构与解构 听了曾宝俊老师执教的《蜡烛燃烧和空气体积》这节课,又读了他在《科学课》2014年第5期上发表的《体验自我否定,缜密理性思维》一文,感受到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思想实验”也很重要,曾老师称这种打破常规观念的课是“解构”的课。  相似文献   

11.
巢岭 《小学生》2010,(7):53-54
曾以为,语文课堂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曾以为,语文课堂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以为,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积淀语感、养成习惯。当目睹了名师们各具特色的课堂后,我感慨万千。原来理想的课堂可以是这样的: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课堂;薛法根老师的简约课堂;苏兰老师的幽默课堂;窦桂梅老师的激情课堂;孙双金老师的智慧课堂……让师生问的互动充满生命的灵动,让彼此间的心灵和心灵和谐共鸣,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所应该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语文学科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半壁江山。在每年的高三复习迎考中,作文训练让高三师生颇费心思,师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可作文成绩见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高三学生复习信心和积极性。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说对语文成绩高与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写好高考应试作文呢?我认为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标题、开头、构思、结尾、卷面,我将之归纳为"五好",即标题好、开头好、构思好、结尾好、卷面好。一、标题好标题即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为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文题,好的文题能一下子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以达到获取高分的  相似文献   

13.
观察名师课堂 感悟课堂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有幸观摩了于永正老师的《梅兰芳学艺》和《秋天的怀念》、王崧舟老师《只有一个地球》、薛法根老师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孙双金的《落花生》等诸位名师名家的经典课堂,总觉得不管是课前的师生情感交流,还是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总能让人领悟到名师的智慧灵光与高超的教学技艺,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充盈着一股无形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一、命题引趣趣自文题来,情随笔端流。富有情趣魅力的文题能开启学生的生活仓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教完了《太阳》一课,老师不妨出一道《我是太阳》的作文题,让学生凭借课文的有关内容,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作文。老师家访,但不知如何走法,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你这样寻找我的家》,附上线路图,并诙谐地告诉学生:“谁写得好,谁将取得老师家访的优先权。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要是老师迷了路,走丢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老师了。”在欢笑声中,面对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师生交流是知识传承与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每天不断演绎的对话也会带给我们很多有意义的思考: 师:怎么这么笨,这道数学题我上课讲了多少遍,全班包括你在内只有两个人错. 生A:沉默. 生B:您怎么能这样讲我! 生A以无声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反抗,生B则用语言捍卫自己,他们在反抗、在争取什么?师生冲突是怎么产生的?从对话中不难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想法是:我传授的知识你只要认真就可以学会,但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却让学生觉得丧失了尊严,这是师生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姚主编: 您好! 看了第10期上的《春天 那花 我的心思对谁说》一文,好感动的。我是一句诗歌爱好者,今年高三。我与况卫有相似的心灵。恨不逢那位好老师!谢谢主编,刊载了这篇让我感动的文章。不知那个况卫现在在哪里?我想跟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爱无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时,习主席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要求大家“做党和人们满意的好老师”。这是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我最好的老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这篇课文,内容好,有新意,但我总觉得文章的题目起得不够精彩。一方面是题目"俗"了点——学生从上小学到读完高中,不知会有多少语文老师让他们写这个题目呢!另一方面,我总觉得这篇课文有点文题不符。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固定而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这个老师只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就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了。能不能给课文重新拟个题目呢?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决定和学生一块儿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去年某教育刊物曾刊发《一道估算题教学引发的思考》一文,读后我陷入了再思考.那位老师对课标中指出的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理念理解得比普通老师要深刻。她认为:把估算教学的目标简单地定位在求近似值的估算技能训练上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学语文》2008,(6):25-26
《语文学习》曾摘要刊登了一封学生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学生语文学得好,得益于自己长期的课外阅读,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