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德育长期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德育过分关注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德育的个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强烈,他们的思想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取向,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彰显德育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发展、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型社会形成过程中,如何以浓郁的人文气息、鲜明的价值关怀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步入实践殿堂,培养其学习追求的道德责任,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亦是高校德育人性化实践的发展趋势。然而高校内部德育整体融合观念的缺乏,德育目标指向与价值功能的偏离,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等严重制约了人性化德育的实施。为此,本文提出:一是要拓展德育视野,将德育与整体教育融合,全面确立教师教育者主体地位;二是要转变德育观念,将德育目标指向教育对象的道德智慧的培植与开发,努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三是改革德育模式,“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在独立性向整体融合性、说教感化型向实践互动型转化过程中走出一条高校德育人性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社会利益多元化而形成的价值取向两难、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不断加大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德育价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价值的过程中要克服错误的倾向,注重全面性,增强多样性,提高思想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德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如高校德育价值导向一元性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分离、德育评价与学生主体发展需求的错位、德育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机制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德育教育与社会负面引导的矛盾等。高校德育要担负起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使命就要加强高校德育建设,创新高校德育模式、加强高校德育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同时还需激活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功能;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王毅 《成人教育》2007,(8):68-69
当前成人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实践面临着时代挑战,如市场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及其带来的精神困惑、教育的功利化趋向、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等。要提高成人高校德育实效,德育理论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要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确定成人高校德育目标,保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改进成人高校德育的方法,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德育价值关系是客体(德育)与主体(德育的服务对象、受益者)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学校德育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统一。但是社会主体与学生主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只有既追求社会性价值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又追求个体性价值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完善,才能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建设,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高校德育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校的办学特点,成人学员的心理结构,决定了成人学生思想品教育的特殊性。本就成人高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教师应从寓德育于身教之中,寓德育于教学环节之中,寓德育于全面关心之中三方面入手,开展德育工作。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但我们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