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对《中国史学史教本》中有误的人名、地名、书名、年代、概念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3.
总结历年中国史课程的教学经验,根据该课程的现状分析和改革方向论证,结合多年讲授中国史的经验,本文认为,该课程的改革应从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史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又要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应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自梁启超提出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基本设想以来,它刚刚走过近九十年的历程。按照研究的特点,中国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史部目录学、历史要籍介绍式的研究阶段","综述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之史学面貌的阶段",以及"探索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史是系统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学术研究和大学教学的要务。中国史学史的知识体系,首先应当明确其学科任务和研究内容,随之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即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矛盾,而史学求真与撰史致用的矛盾就交织于其间。在上述主导线索的关照下,应当准确地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同时深化史学史个案问题的研讨,认真审视以往的历史结论,从而以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做好中国史学史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学科 ,中国史学史是在 2 0世纪 2 0年代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 ,与中国史学遗产和史学史因素的丰富、史学的近代化、教学的需要、社会的关注均有密切的关系。它可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它的发展史表明 ,史学史研究的进步与科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上关于史学史的观念有长久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史观的传播和学术史的发展,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史学界提出了研究和撰写中国史学史的目标。自30年代至今,中国史学史研究经历了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世纪之交,中国史学史研究面临着走向新的理论高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历史思维培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史学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自觉性,对传统思维进行合理扬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新史学思潮汹涌澎湃,传统史学现代转型的步履加快了。在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中,中国史学史逐渐发育成为历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并典型地表现在大学教育中。在制度建置、课程体系、教员教本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史学史的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赖此建立。在历史学高度专业化的当下,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对于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材、教法是教育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选用史学史权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再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并相应改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前期在美国先后出现了两本英文中国史学史专著,分别是贾德纳的《中国传统史学》以及华裔学者韩玉珊的《中国史学纲要》。贾著具有开创性意义,堪为汉学研究之入门工具,除了介绍中国传统史籍的分类以及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史,也比较了中西史学观念和编撰方式,对中国传统史学提出了批评。韩著稍晚于贾著,在美国汉学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补贾著之不足,其篇幅更长,材料上也有较大增补,对中国史籍和史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更为细致,还列出了大量术语的翻译以及"二十六史"的表格。韩著虽然对中国传统史学多有肯定,但也从九个方面展开了批评。两部书因其开拓意义及入门工具价值依然值得今日之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在继承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优点的同时,又体现出新的特点。本卷全面汇集清代史学成就之精华,清晰地展现了清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并将方便学者利用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编纂过程中,编者注重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在精详的考订中融入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物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是物理教育改革趋势之一,为了发挥物理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实践,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展示物理学史的教学内容,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物理学史专题研究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形式.在中学中国历史课程中,涉及甚广.谈些粗浅看法,以资学界批评指正.一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爱国主义内容,突出体现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第一,"悠久"是"古"的时间概念.追溯到祖国历史开始的文化遗存,目前是170万年之前,跨入第一个阶级社会的时间,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则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进入人类社会第三个历史阶段——封建社会.这系列的爱国主义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六大趋势,对当前高校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翼骧先生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述,前曾出版三册,内容下至明代。今续补了清代卷,且增补、修订了前三册,名曰《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一并出版。系统地进行专业、专门、专题性质的史料汇集,在学科建设上意义颇大,理应得到支持和赞助。而这项工作在嘉惠他人的同时,对自己学识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能够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激发钻研与探讨,培养认真、细致的治学精神,增强“困而学之”的动力。因此,《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编纂,是加强中国史学史学习与研究的大好机缘。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向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它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课程改革责任感的增强,让高校课程改革体现出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和成果,让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尊重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培养精诚合作的精神、掌握熟练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配套,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教育的不断强化,已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人文危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时代的呼唤。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活动。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人性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改革高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建人文教…  相似文献   

20.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目前高校课程考核与教学目标相脱节,课程考核随意性较强,课程考核差异大,缺乏科学的考核内容与形式,建议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提出转变课程考核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提倡多样化的课程模式、设立课程考核中心,提高课程考核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