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式》存在三个版本系统,即五卷本系统、《吟窗杂录》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吟窗杂录和五卷本相比可见:《诗评》由五卷本《诗式》"评曰"冠首的条目辑录而成,反映了《诗式》成书过程的理论修订。  相似文献   

2.
诗话词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们列入诗文评内,同刘勰《文心雕龙》、钟嶸《诗品》并列,并作总的说明道: 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嶸。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攽《中山诗活》、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律令为唐代行政运转所遵循的法规,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方式。一般而言,律令具有一定的延续性^[1],唐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动又多次修订法律例令。《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曰:“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话的辑录是学术界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之外,清何文焕《历代诗话》收录16种,丁福保《续历代诗话》收录12种,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考察了或存或佚的宋诗话139种,《宋诗话辑佚》收录失传的宋诗话36种。新近出版的《宋诗话全编》进一步扩大"诗话"的  相似文献   

5.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辑录宋人诗话32种、附录3种,为我们研究宋代诗话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用力甚勤,功德无量。然而其书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1.有些诗话未作辑佚,如《百家诗话》、《叠山诗话》、《三山居士诗话》。 2.已辑诗话中仍有不少条目漏辑。 3.已辑诗话中有些条目内容不全,未能收集到更全的条目。如《蔡宽夫诗话》73条"此心非是爱轻肥"下,应据《诗林广记》后集9补"此诗乃乖崖始及第赋以寄傅霖也"。《古今诗话》413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张忠纲教授研治中国古代文学颇多创获,有誉学林。他协助著名学者萧涤非先生(1991年病故)校注《杜甫全集》十余年,披阅群籍,浏览甚广,收益良多。继《杜诗纵横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后,又推出了《杜甫诗话校注五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校注五种》),这是"杜诗学"研究的一大硕果。该书所收五种诗话,各本前均有简要"说明",意在介绍诗话作者生平大要,考辨版本源流,评其得失,而重点是"校注"部分。校勘就参校各本互校,异同一并列出;杜诗正文,多以宋刻诸本为准;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等,均改为现行规范汉字;注释重在明  相似文献   

7.
侯富芳 《图书馆杂志》2011,(10):94-96,112
从《明诗综》中摘出的《静志居诗话》单行本至少有卢文?的二十二卷本、周中孚的二十二卷本和扶荔山房姚祖恩二十四卷本三个版本;目前的记载表明扶荔山房大约刻印过四部著名的书。扶荔山房的姚祖恩不是《史记菁华录》的作者姚苧田;姚祖恩辑出单行的《静志居诗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明诗综》中所附"静志居诗话"或"诗话"。  相似文献   

8.
自北宋欧阳修著《六一诗话》以来,早期诗话主要是记录诗坛的遗闻轶事,或记载有关诗歌理论的见解主张。自南宋起,随着诗歌评论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有关《楚辞》研究的理论亦增加了。他们的评骚论点,基本上继承了北宋人的说法,以颂扬屈骚精神反映宋人的特殊心态,但有的著作如《沧浪诗话》则完全脱离传统文艺理论,而创立了新的主张。《诗话》评论包含着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 赞扬屈原忠贞 由于时代的因素与个人遭际等原因,宋人在诗词中高度赞扬屈原的高大形象,也寄怀着自己敬慕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故在评论诗词的“诗话”、“…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本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阮阅《诗话总龟》卷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述此条则均称:“百家衣体”。三处提及的是同一首诗,称名却有异,令人费解。现在的各种诗话选编、排印本,仍因袭着这一文字差异。如王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把刘克庄《后村诗话》对《竹隐集》作者徐似道(字渊子)的诗评,张冠李戴,安之于《竹隐畸士集》作者赵鼎臣名下。其实,徐之《竹隐集》并非赵之《竹隐畸士集》或其中的一部分。四库馆臣的这一失误,客观上是因徐、赵二人文集名称略似,其所据《后村诗话》版本之关键文字有缺失而造成误判;主观上是疏忽大意,未曾比较《后村诗话》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并参阅相关文献,想当然地臆断。后之某些辞书或学术著作疏于检索,轻信其臆断,以讹传讹。其负面影响至今尚存,值得今人反思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靳良 《兰台世界》2015,(7):158-159
清末旗籍学者杨钟羲撰集的《雪桥诗话》,自胡适参考其创作《<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此诗话遂被时人誉为"诗史"。盛名之下,必有佳处。  相似文献   

12.
说“论赞”     
“论赞”,是中国历代书籍和文章中的一种定型化的文字体式。包括史书中的论赞以及这种论赞的衍生物——其他作品继承和仿照史书的论赞体所作的论赞。 史书中的论赞,指史书纪传篇之末所附的评语。其名目很多,《左传》称“君子曰”、“君子谓”或“孔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等皆称“赞曰”;汉荀悦《前汉纪》《宋史》、《清史稿》等皆称“论曰”;《三国志》称“评曰”;常璩《华阳国志》称“撰曰”;《旧唐书》称“史臣曰”;《资治通鉴》称“臣光曰”。其他还有称为“议”“诠”“序”  相似文献   

13.
王纯 《新闻世界》2008,(8):53-53
唐王昌龄认为诗歌创作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格》)。这里,物指自然景物;情指人的情感;意指意识、意念、意趣;境指作品的境界;如是而已。  相似文献   

14.
屈向邦《广东诗话》(1968)的史料价值受到学界的重视,《清诗纪事·同治朝卷》根据其初版《粤东诗话》(1948)所辑录的诗人"荫堂"并非同治时人,考辨可知"荫堂"即为屈向邦(1897—1975)。但《广东诗话》中若干"荫堂"条目的行文显然并非自述,屈向邦是编著者而非著者。作为屈大均的后人,他编著此书意在彰显"吾粤风雅"的地域文化和"屈氏义声"的家族文化,黄节和屈大均是这两种文化的重要代表,"风雅"与"节义"兼重是全书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图书评论的历史,如果从本世纪初算起,大致也只有80多年的历史。然而溯其渊源,追其传统,究其影响而论,恐怕就不能不联系到我国古代的文学评论文字。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开始,唐宋以后,文论、诗话、词话、曲话,就很昌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收入“集部·诗文评”的书目,共85部,计524卷。文论诗话以后,又逐步发展到以评论图书文献为  相似文献   

16.
一、当乎理 确乎事 酌乎情 清代学者叶燮的《原诗》,是历代诗话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力作。其中《内篇》上下,对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作了精警的论述,对其他各种文体的写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象之赜(zé,精深奥妙处),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以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曰理,曰事,曰情。”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学图书馆藏有《孝纪》一部,全书十六卷附拾遗一卷,明蔡保祯辑撰。此书曾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存目,提要云:“保祯字瑞卿,漳浦人。是书以孝行事实区为十六类,一曰帝王,二曰圣门,三曰纯孝,四曰世孝,五曰禄养,六曰苦行,七曰神助,八曰通神.九曰寻亲,十曰格暴,十一曰复仇,十二曰死孝,十三曰永幕,十四曰瑞应,十五曰童孝,十六曰女孝。”  相似文献   

18.
图书治疗,图书馆的一项新职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治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样的病例,如《唐诗纪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诗话云:有疾疟者,子美(杜甫)曰:吾诗可以疗之。病者曰:云何?杜甫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症犹是也。杜又曰:更诵  相似文献   

19.
唐宋以来,谈文话诗的风气盛行,特别是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出后,诗话、词话、四六话之类著作风起云集,多至不可胜数。但却独无赋话。宋徽宗宣和时,王铚撰《四六话》二卷,其自序云"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然今存《四六话》二卷,多言四六表启章奏之语,并未见其赋话之书。直至清乾隆年间,始有赋话著作出现,流传稍广者也仅有李调元《赋话》等寥寥数种。于是,后来学者或以"赋之有话,殆始于李调元之作"。笔者近年来搜集赋学资料,对古代赋论、赋话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考,发现早于李调元而以"赋话"名书者,尚有浦铣《历代  相似文献   

20.
《沧浪诗话》和《原诗》都赞誉杜甫,推崇杜诗为诗歌的“集大成”、“诗入神”,然《沧浪诗话》赞誉杜诗时,以李杜并举,《原诗》标举杜诗却独挺杜诗。《沧浪诗话》赞杜诗的“集大成”仅是承前,而《原诗》中的“集大成”不仅承前,而且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