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省少先队员积极响应团省委、少工委发起的“学英模、挂奖章”活动中,成都市东丁字街中学八八级四班的少先队员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楷模,激励上进的力量,决定沿着独身漂流长江探险者尧茂书的足迹,谱写一支新的“长江之歌”。他们向有关宣传部门和一些学校发出了宣传、学习尧茂书事迹的倡仪,提出在英雄的家乡和母校建立“纪念碑”和“茂书亭”。  相似文献   

2.
太原老城开始于唐代的军城,早于北宋且起始就有丁字街。北宋进行了改扩建,几条大街均为丁字街。明代的改扩建废除了封闭的坊里,代之以开放的街巷,但完全继承了丁字街布局。一直到解放初期,丁字街都是市区道路布局的整体特点,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关于这一文化现象,有钉破龙脉说、军事防御说等等,这些解释并无历史根据来证实,难以避免后人想象附会之嫌。围绕人地和谐相处的主题,中国古代发展出了丰富、深刻、科学的风水学思想,风水思想主导了太原古城的建设格局。具体说,丁字街是人为营造的一种半封闭式空间,它重重遮拦,曲折勾连,能起到阻止风沙侵袭和肆虐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安居乐业。这种设计堪称中国古人在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实现天人合一的杰出典范,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用汉字(也有用外文字母)的字形来比拟某一事物的形状,只要寥寥数语就能收到非同一般的语言表达效果,产生强烈的修辞作用。现就中学语文诸例,简析如下。一、似形。鲁迅《药》中的“丁字街”,模拟出两街横竖相交,竖街又不穿过横街的形状;刘坚《草地晚餐》写红军在草地造饭时,“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模拟出行军锅一口挨一日横着排列的形状。用汉字字形比拟事物的形状,比用语言文字描述简洁得多,形象得多,且易于被人理解。二、状貌。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绘莲叶相连之貌,用了“田田”二字。为什么“田田”有这种表意作用呢?从“田”字字形看,“田”字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有所……”“无所……”“何所……”句式的分析 在古汉语中,常常看到由“有所……”“无所……”“何所……”构成的习惯句式。关于“有所……”“无所……”句式,大率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或“无”是动词,“所”字词组是“有”或“无”的宾语;一种是说,“所”字词组其语法作用是作定语,用来修饰一个中心词。但此中心词经常省略,其作“有”或“无”之宾语者,乃此省略之中心词耳。  相似文献   

5.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6.
吴雪芳 《早期教育》2006,(11):37-37
一、科学地运用平等性语言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常会运用“跟我……”“像××一样做”“这样不对,是……”等指令性较多的语言,但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师幼在语言上的平等。平等性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平等性的语言,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体现。如在提要求时,教师应把“要……”“不能……”“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成“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这样可以吗?”“你认为……”“能不能……”等平等性的语言。二、灵活地运用鼓…  相似文献   

7.
一、文言文中判断句辨析 以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构成一种判断关系,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中,常用“是”表示判断关系,而在文言文里较常用是语气词“者”、“也”,有双用“……者……也”;或者单用“……,……也”;“……者……”。另外也用“为”、“乃”、“则”、“皆”来表示的。在鉴别是否判断句时必须注意,文言文里有用代词“是”作主语的句子,不要把“是”(这、这个)误会为判断词。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格式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8.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初中英语中重要的语法之一。要真正掌握它,除了基本的“二者比较级,三者以上最高级”外,还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注意“……之一”、“第几……”最高级。当句子中出现“……之一”、“第几……”时,往往用最高级。例如:  相似文献   

9.
“一……就……”格式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就……”格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对以初、中、高级留学生作文为中介语语料,对“一……就……”格式的偏误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偏误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明白“一……就……”格式内部的种种限制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把握一个中心、坚持两个原则、加强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今汉语中,“一”都是数词,但是它的用法相当灵活,除了作数词以外,作动词、副词的用例也比较常见。一般《现代汉语》教科书在讲解复句,特别是紧缩复句的时候,都要提到“一……就………”的句式。在这类句子中,“一……就……”所关联的两个部分,有的是顺承关系,如:“鹅一看见他,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有的是条件关系,如:“他一来,就开会。”其实,这种句式也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形成的。古代汉语中,“一触即发”、“一拍即合”至今还有极强的生命力。“一……就……”的句式跟它们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词组浅析     
在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英语课本里出现了这么几组词 :all、both、either、either…or…、neither、neither…nor… .分析起来耐人寻味 ,深受启发。现剖析如下 :一、“all”是指三者 (含三者 )以上的人或事物 ;“both”是指两者的人或事物 ,其意思为“两个都”) ;“either”是用于否定句中 ,意为“也 (不 )” ;“either…or…”是一个连词词组 ,表示两者中必选其一 ,意为“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等之义 ;“neither”意为“两者都不” ;“neither…nor…”表示两者之中“这个 (些…… )既不……那个 (些…… )也…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有许多表达“一……就……”、“刚……便……”的词或短语,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健全 《山东教育》2003,(16):26-2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归纳出的方法大致有:一、抓住重点句式不同的思想感情,往往选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为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叹之情,运用了两组感叹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另一组是:“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哪……”为表达董存瑞勇敢、坚定、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运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拿来主义》、《药》二文,先后三处出现“蹩”字,摘录于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或高中语文第一册)。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药》或高中语文第三册,下同)。 “好看!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  相似文献   

15.
关联词语“无论(不论、不管)……都……”主要用于复句,表示分句之间是无条件关系。例如:“无论山多高,他都上得去。”除此之外,“无论……都……”也经常用于单句中,起强调有关成分的作用。下面就单句中的“无论……都……”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说明。一、“无论”的功用(一)连接主语和谓语。(1)在他住院期间,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病人,谁也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自从我校在市中学生的辩论赛中夺得亚军,取得骄人的战绩之后,校园中便掀起了一股辩论的热潮。团组织生活、政治课、主题班会上,辩论便成了一种很合适的形式。如果你走进一间教室,里面正在进行一场辩沦,那么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认为……”“请问对方辩友……”“总而言之……”“所以……”台上的辩手口若悬河,主席煞有  相似文献   

17.
一、训练目标在句式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典型形式是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即“…··者……也”,也可转变为以下几种格式:“……者也”、“……者……”“,…··也……”有时也用动词“为”表判断,还有用副词一乃、则、即、亦、必、诚、皆、悉、固”等兼表判断。2被动句文言被动句的常用格式:①用介词“于”表被动;②用介词“为”表被动;③用介同“为……所”表被动;④用”见”表被动;⑤用“……见……于……”表被动;⑤用…  相似文献   

18.
由“轻”到“重”急起直追一柴英昌(1.3)思想政洽工作发杨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精神、;。_。,,。、。、。_、。__,t;_。—。——。。。J—。。———”。、r。让“三好”鲜花开端宁夏山川…·旗 人(3.幻 —一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____^__。_。,。。,、_、,,,_ —“““”-“““”“””“——“一 关于表彰全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 ,………………………………·胡Z田(2。)___,、,,。、,…. ”“”—’” 一 部和先进集休的决定马克思教育名言录………………·,………·(2.42)_、;.____。_-。。。、。。_。…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八四年十一月期上载方武同志《“如果……”和“也……”不能搭配吗》一文,列举了五个例句,用对比分析法说明“如果……也……”绝不能被“如果……就……”或“即使……也……”代替,并分析了“如果……也……”与“即使……也……”的区别,从而说明“如果……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把‘如果……也……’作为一组关联词语搭配是没有什么不妥的,算不得什么语病;传统的语法书把它划到规范的语法圈子之外,试图‘即使……也……’来代替它,是不够妥当的”.此种看法值得商榷.我认为:语言现象中貌似的“如果……也……”,其本身就不是“如果……”跟“也……”在发生关系.换言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如果……也……”.试从本文最后一个例句谈起——如果王书记来,我们开会;如果李书记来,我们也开会。在这个例句中,“如果”和“也”似乎并存于一个假设复句(全句第二个大分句)里,但这仅仅是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询问消息或征求对方的评价性意见,那么英语中有哪些表达方式呢?对此下面作一归纳:一、“W hat about...?”是口语中最为常用的,表示“……怎么样?”、“对……如何办?”、“你认为……怎么样/好不好?”等,后面常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例如:W hat about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