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土地制度、农民战争、商品经济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税赋制度既有前后因袭部分,又有时代的特点。田税、口钱、算赋和更赋(战国至东汉) 马克思指出:“赋役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97页)正因为如此,封建统治者把征收赋税作为第一要务。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封建赋税制度初步形成,但不同国家的赋税,名称及征收方式是互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北朝隋代以来的均田制,在承认现实土地所有状况的基础上.授予广大民户以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使其从事耕织生产,能够有能力负担国家赋役。同时推行严格的计帐制度和户籍制度,“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尚书省),户部(尚书省户部)总而领焉”(《大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又为均田民户建立起详备的档案资料。通过这些制度,既可实现著民于田.稳定耕织结合的小农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唐赋税制度的变迁,以期对两税法取代租康调制的演变作一些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中唐时期两税法之所以能取代租庸调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力--土地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二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交易费用的下降。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唐赋税制度变迁的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推断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维系国家政权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各个封建王朝都很重视赋税制度的建设,其中,产生和演变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赋税制度,然而各个赋税制度产生的背景、表现的内容及对历史的影响都不见相同,下面笔者就其演变的主要趋势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证16世纪英国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是英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因。首先,通过定量分析得出:英国在资本主义启始时期(16世纪)比封建主义鼎盛时期(13世纪)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剩余率分别提高了130%和70%。其次,论述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并具体描述了英国国内、外市场发展的状况。最后,阐述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旧贵族的衰落和乡绅的兴起。乡绅在下院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精品,孔乙己人生轨迹的转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积弊,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剖析这篇作品,从中可以发现深广的社会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度封建社会,经济生活与社会关系自成一体的农村公社继续广泛存在,种姓制度随着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的加深而不断繁衍。印度教既是这种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又使这种社会状况更加凝固。因而印度政治上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易于被外来侵略者所征服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两税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它的内容是户税和地税。户税还有地税,创始于高宗、武曌之时,当时只是租庸调以外的一种附加税。随着土地兼并的逐步加剧,租庸调制的逐渐瓦解,户税地位逐渐提高。代宗时,租的部分,改为按亩征收,庸调部分改为按户征收。到建中元年(780年),唐政府把安史之乱后陆续添设的各种新税,一同并入户税,两税法才正式颁布实施,至此田租(即地税)代替了丁租,户税代替了庸调,租庸调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两税法的制定者杨炎在其奏疏中对两税法的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土)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杨炎传》)  相似文献   

9.
从宋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来看,商品经济的广泛深入,产权私有化的程度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不断加深,使得宋代各项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随着产权形态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一般是从封建土地所有制进到地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封建制晚期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和成长,出现近代自由土地私有制的萌芽,而这种自由土地私有制的最终形成则在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公社所有制,除了古典形态不适合于封建制外,亚细亚形态、日耳曼形态,都可以在封建社会中继续存在;并且它们的存在对于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在封建制下,公社已被最终地改造,替封建土地所有制服务了.分别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各地试题里总能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以资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依据开始于:A.西汉的编户齐民制度B.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C.明朝的一条鞭法D.清朝初期的摊丁入亩此题的答案是B。可学生做答的时候往往是选择A。学生选择A的依据是人民教育出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运动为资产阶级的新的价值观预示了大致方向,但尚未完成现代文明所需要的价值观的系统重建.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建立,西方思想家开始沿着人道主义的方向更新和重建适应现代新文明秩序之价值观体系.但重建的方式和路向并不统一,由此形成各国各具特征的"个人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到公元前四七五年,史称为“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4.
(二)我国古代赋税征收依据(古代赋税制度的含义)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二、疑难破解(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  相似文献   

15.
一、"由薄到厚",突出重点,夯实基础 无论中考模式怎么变,归根结底必须抓实抓、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一阶段复习中,教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章节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掌握每一单元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喂"与"被喂"的关系。而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没有进学,没有起码的生存技能,他的思想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深毒害。精神上不肯放弃,现实中又不得不面对,是夹缝中苟且偷生的人。他本性善良禾泯,是他人性的亮点。他偶然又必然的偷窃,注定他悲惨的命运,最后被刺夺了做人的资格,沦为非人。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认识一切事物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领域,观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眼观”能力,更要把眼观到的东西领进心灵,培养学生的“心观”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对泉州初唐墓葬砖铭文中"武吕"二字作出解释,并论述武则天时代闽南政治、经济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交流中,时空的转换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碰撞和共鸣.苏联杰出的语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指涉的虽然是欧洲文化的脉络,但他的理论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转型文化同样有着深刻意义.狂欢节转化为文学语言,即巴赫金概念中的狂欢化(carnivalization)."戏拟"作为狂欢化的一种主要话语策略,在小说写作中的风格体现为我们探究文化转型期小说的复杂面貌和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