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日本徂徕学中荀子的评论及地位,是中日儒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在徂徕学中孟子的地位仍然高于荀子,但是徂徕学又与《荀子》有密切关系,在对子思及孟子的批判、礼乐的提倡、人的个性的重视、道的创建等方面,徂徕学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徂徕书院     
《学苑教育》2012,(24):F0004-F0004
徂徕山在泰山东南侧,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与中国哲学家韩愈的人性论思想,在指出徂徕的“性不可变化说”直接渊源于韩愈的“性三品说”的同时,也展现了徂徕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与不足之处。从而使读者了解韩愈人性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学派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徕所提出的"礼乐论",一方面欲通过外在的"礼乐之教"来培养"君子之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思想又能够调节"刑政之严"带来的弊病,被徂徕赞称为"治之极",曾在近世日本风靡一时。然而徂徕学不到半个世纪便遭到了批判,正学朱子学从异端之学、重利轻义、空谈礼乐三方面,对徂徕学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其中,除了"礼乐"在实践中遭受的挫折外,"一道德以正风俗"的政治诉求也是导致"功利"徂徕学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世日本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中之一便是从朱子学道德性优位原则向徂徕学政治性优位原则的转变。朱子学在德川时代开始在日本兴盛,其重心性道德封建伦理为德川统治提供了依据,但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朱子学先后遭到古学派、徂徕学派的冲击,并最终被徂徕学所取代。徂徕学完成了公私分化,提出重功利、政治优位的主张,这一转变,为日本近代快速接受西方资本主义,走向近代化提供了条件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略论石介的排佛老、斥时文思想仝晰纲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充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北宋前期著名学者。因他曾讲学著述于家乡的徂徕山下,故时人称之为徂徕先生。石介生活的时代(宋真宗、仁宗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北宋社会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花之安在近代中国的传教生涯作了一简单的介绍,着重梳理和评述了其最重要的中文著作——《自西徂东》的内容。分析了花之安来华传教的目的和方式,及其在华的所思所想。特别关注了花之安在《自西徂东》书中对当时中国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病的揭露和批评,在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中产生的影响。探讨了花之安的《自西徂东》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雄鹰战队     
在离泰山主峰玉皇顶南面六十余里处,有一座名叫徂徕山的山峰,山势陡峻,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活跃着一支“徂徕山抗日游击队”,队长叫于涛。  相似文献   

9.
以徂徕学为代表的经世理论体系,是发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由古学派思想家荻生徂徕及其弟子所创建的思想流派。"尽废宋儒注脚"的学术宗旨,现实上植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需求,理论上来源于中国先秦的实务主义,方法上体现为人性还原为人情、仁论转化为礼论、天论下凡为人论的实用理性,坐标上展开于从先天推定到后天是认、从价值判断到事实判断、从内在标准到外在标准、从自然因应到人事作为等转移过程。作为一贯始终的哲学,化道为术,帮助日本学界实现了从道理到物理、从前近代到近现代的理论蜕变,为明治的成功实践积蓄了内生的思想资源,也为转型迟滞的东亚邻国提供了教训式镜鉴。然而,后现代的困惑,使"第一哲学"的思考再度走向前台;而体用不二、性相一如的世界观,或将被重新赋予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寄读者:《诗经》有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盛暑之中,无论是炙热烈日,或是疾风骤雨,都是万物生长的良机。正处璀璨花季的我们,若能有志于学,与自然共生长,岂不乐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2006,(10):F0002-F0002
泰安第三中学原名徂阳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泰安市重点高级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坐落于泰山之阳,汶水之滨的世界名的大汶口化发祥地——大汶口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0余亩,建筑面积60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再来谈谈反训。历来讲反训问题,都举出《尔雅·释诂》中的四条例证,即徂,存也。乱,治也。故,今也。曩,多也。郭璞曾这样注释说:“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以(曰乡),以故为今。此皆训诂义  相似文献   

14.
李白传     
《阅读与鉴赏》2009,(12):25-26,54
李白,李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来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相似文献   

15.
《登泰山记》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之句,课本对"望晚日照城郭"只对"城郭"注曰:"这里指城。"作了这样的一个注,课本编者可能以为其余词语不难理解,没有加注之必要。配合这册课本教学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句的翻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1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相似文献   

17.
荻生徂徕是日本近世幕府最盛期的儒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徂徕学",以"古文辞"方法论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批判宋儒学者的性理学说。他排斥宋儒学者们对中国古典的再诠释,批判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模式,给当代教育界带来全新气息的同时,推动了日本儒学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对现代的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姚鼐《登泰山记》  相似文献   

19.
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1),空悲清夜徂(2)。[注释] (1)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2)徂(cu):过去,消逝。[思考] 1、理解诗歌题目“倦夜”之“倦”的表现及原因。2、理解诗歌七八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父母老去     
父母的变老,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有如树木的颜色,自夏徂秋,在不经意间,由苍翠转为枯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