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问世之日起,《呼啸山庄》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而百年不衰,研究《呼啸山庄》的著述也层出不穷。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呈现出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戏剧化的多重复调叙事结构、具有显著后现代特征的叙事时空三个方面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历来以深奥的内涵著称,其实,这部作品意义上的多重性是建筑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的。本文从作品的多重叙事层次入手,通过剖析《呼啸山庄》中国盒式的叙事结构,探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汤婷 《考试周刊》2009,(8):40-41
《呼啸山庄》历来以深奥的内涵著称,其实,这部作品意义上的多重性是与它的多角度叙事分不开的。本文从对呼啸山庄多角度叙事的分析来探讨作品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复视角的叙事系统。小说中频繁的出现“变音”,巧妙地进行视角转换。本文拟从《呼啸山庄》中叙事视角的运用入手,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的实际叙述者是作为仆人的耐莉.她的叙述者与故事中角色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和直接面对受述者的特殊位置,使她的叙事变得不可靠.本文试图分析耐莉的叙事的不可靠性,并说明不可靠叙事产生的原因,为解读《呼啸山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叙事在叙事中通过技术体现出一种对时空的超越性、影像叙事视点的居高临下、影像叙事结构的多姿多彩、影视叙事细节的强烈冲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重叙述为常见的叙事手法,在此叙述模式下,故事由多个叙述者讲述.这种叙述手法不仅能对故事的情节编排起到很好的陌生化作用,还能有效地增加小说的内容含量,形成小说的多层叙述结构,有助于小说结构美学的构建,从而增强小说的整体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叙事顺序问题,西方叙事学家们关心着叙事与故事的巨大差异,与科学紧密联系着;毛氏则关心着作者的匠心、技巧,与美紧密联系着。这种独特的看法无形中丰富、补充了当代叙事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电视情节系列剧在美国荧屏上的受欢迎程度相当于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但是其独特的叙事特点和风格并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美国情节系列剧作品在叙事上全面体现了美剧叙事艺术的精髓.对美剧叙事背景、叙事题材、叙事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探索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创新之路才是我国电视剧走出困境不断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5.
袁群  詹婷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6-118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采用奇特的情节,描写自然与超自然的景象,深刻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而使这些表现淋漓尽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叙述方式的变化.本文借助叙述学的研究成果,从叙述结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复调四方面入手,以其揭示<红字>内部的构建,进一步剖析文本的叙述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旅游解说研究过于偏重"实证主义",用跨界学科视角进行旅游解说的研究非常少。叙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旅游解说实质上也是一种叙事媒介或叙事形式,旅游解说的叙事维度应得到重视。从修辞叙事学角度来说,旅游解说是多元叙事、全知叙事、聚焦叙事、在场叙事、审美叙事、宣导叙事。  相似文献   

17.
借助叙述学的有关术语,对教育叙事者之向关系,教育故事的信度、文风、听众,教育叙事者的良心与责任等进行批判。要修正教育叙事的弊端,必须要审查叙述者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作为当下北美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其小说《扶桑》呈现出多元丰盈的叙事美感,如人称交叉的复合叙事、现代拼贴式叙事、时间化的叙事结构等特征,文章力图从叙事学角度深入解读《扶桑》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从而把握此小说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