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年轻的时候,南派和北派魔术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内容和风格上,而且道具质量和外观也能一眼看出来。内容方面,南派魔术师受西方魔术影响,舞台上多一人主演,多人助演,有大型团体的气派,而北派魔术多一人主演一人助演,更像家庭班子。道具方面,南派魔术的道具多从国外购入,行内称为“洋来的活”,比较漂亮,后来上海、苏州出现了魔术作坊,所作国内道具也极专业。而北派魔术师的道具只有少量是在国外买的,更多的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或请外行工匠帮着制作,精美程度不如南派魔术师。  相似文献   

2.
北派纸鼓魔术《纸鼓献彩》 表演现象:北厅纸鼓魔术《纸鼓献彩》中所用的“鼓”不足肚楠凸起的中国鼓,而是直管状的西洋鼓,住不熟悉西洋鼓的中因人眼中,就是个矮个的直筒子(图1)。直筒纸鼓侄制作上当相对简便,因此仿制的人也比较多,发展出了“大浆鼓”“中蒙鼓”“小蒙鼓”和“长蒙鼓”等多种的演法。  相似文献   

3.
表演现象:南方魔术中似乎没有《纸鼓变绸》这个节目,实际上北方魔术中这个节目的演出也不普遍,但陈亚南陈亚华兄弟俩却演得很多。  相似文献   

4.
北派纸鼓魔术中的“中蒙鼓”和“小蒙鼓” “中蒙鼓”的表演同“大蒙鼓”基本相同,只是道具形制上扁薄一些,彩品数量也相对减少,便于手小的女演员及经济能力较弱的票友使用(图1)。  相似文献   

5.
说起魔术与戏法的区别,魔术师们常爱说魔术主要靠道具,戏法主要靠功夫,魔术是光“变”不说,而戏法是又变又说,我以为,这些话不错,但还不全面,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的后三期将连续刊登三个译自潘尼和泰勒1992年出版的魔术书《如何用食物制造娱乐》中的魔术节目,这些节目富有创意和个人风格,希望对我们魔术师的创作表演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到底如何才能表演好一个魔术?以什么样的表演方式才能让魔术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是我自学魔术四年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学的都是近景魔术,所以本文的重点就在近景魔术。近景魔术,也叫近身魔术,顾名思义,就是表演时魔术师与观众的距离十分接近。怎样才能表演好一个近景魔术?我认为,有四个重要的因素,一是道具的选择,二是错误引导的运用,三是台词的设计,四是失手情况的处理。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基本案隋: 双手轻轻一挥,桌上的一枚戒指缓缓升至半空——这种魔术被称为"漂浮戒指"。 201 0年8月底,以色列职业魔术师Yigal Mesika以自己研发的魔术(漂浮戒指道具)在中国国内被盗版销售起诉至北京市一中院。这是魔术在国内风靡后,法院受理的首起魔术著作权侵权案。  相似文献   

9.
“近景魔术”这四个字是由英文“Close-up Magic”翻译而来.也有人将它翻译为”近台魔术”。在英文魔术词典里,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如:“Table Magic”(近台魔术)、“Stand-up Magic”(站立魔术)等都可表述“近景魔术”的意思。在华语魔术圈里,“近景魔术”的提法基本上涵盖了以坐式(在桌面前)、立式(在桌面前)及站立式(在微型道具桌侧)这几种”近景魔术”的表现形式(街头魔术.互动魔术等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双宝献娇》是上世纪40年代北派魔术中的一个大型骰子节目。当年,东北魔术师砦吉发领衔的“启明魔术团”在各地巡演时经常演出这个节目,很受行内人士和观众的欢迎,后来我也观摩过其他魔术师表演此节目,始终不如砦吉发所演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抛开舞台手彩及近景魔术的发展不说,我国舞台大型魔术的发展还是不太理想。五六十年代,我们有张慧冲、华特生、朱腾云、邓凤鸣、訾吉发、訾吉文等一批以大魔术为主要演出节目的老一辈魔术师,六七十年代基本断档不提,80年代初上海魔术团及广州魔术团又把大型魔术搬上舞台,80年代后期杭州有杜林森魔术团,90年代各地出现了一些包含有大型魔术的魔术专场晚会,比如秦鸣晓、姚金芬的《梦》、侯国经姐弟的《玄光》等等,目前值得一提的应该是汪奇魔的魔术团,一位农民出身的对大型魔术情有独钟的魔术师。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我从日本实用百科丛书中看到,日本魔术师大野万平所著《魔术的表演方法》中载有两套数学原理的骰子魔术,很有意思,现介绍给大家。巧猜三骰点数表演:魔术师拿出三个骰子,交给一位观众,请他在魔术师看不到的情况下,将三个骰子掷出,将掷得的点数相加。然后在三个骰子中任意拿起一个,将其底部的点数加入得数内。再把这个骰子掷一次,把掷得的点数也加入得数内,不要对魔术师说出最后的得数,魔术师却会猜出。  相似文献   

13.
《杂技与魔术》2009,(5):60-61
上个世纪30至60年代,《巧连三巾》是北派魔术师最经常演出的节目.因为它表演现象明显,道具便于携带.现场操作也不复杂.可广泛用于小型厅堂、大型舞台,甚至四面环绕的广场.都可以演,因此很受大家的欢迎.不但专业魔术演员几乎人手一份.业余演员也都乐于演它.一些人还把它放在节目后面连上“抢彩”作整场魔术的传底.为什么当年《巧连三巾》在北方特别盛行,  相似文献   

14.
二、政治运动中的魔术表演 20世纪60年代初,政治上的动荡也反映到被认为是“世外桃源”的杂技领域中来,有关部门下达挖掘传统、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的指示,又要求杂技反映生活,贴政治标签。同杂技中的大部分节目一样,魔术有自己的艺术特点,较难反映现实生活,而从魔术道具中变出标语口号之类又被视为粗浅,不具专业性,魔术师们只能不断开动脑筋、寻求表现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16.
退休多年的领导发来一条短信: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股票一张纸,起伏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双规一张纸,后悔一辈子;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退休一张纸,失望一辈子;看病一张纸,花钱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对构成"荷塘纱龙"文化三要素"物器技术"、"制度习俗"和"心理价值"等变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变迁是"荷塘纱龙"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文化主体需求是其变迁的直接动力。(2)"荷塘纱龙"文化三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时间和空间、有形和无形的统一。(3)物器技术是"荷塘纱龙"文化的实体,其变迁有着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并承载着文化制度习俗和文化主体的心理价值。因此,研究"荷塘纱龙"文化的历史变迁,深入了解其文化变迁的规律,对拯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荷塘纱龙"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嘉德’09秋拍中出现了三张以往世博会中国馆图的外国明信片(赫崇佩藏品,成交价8064元,含佣金):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1909年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博览会、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参加这三届世博会的中国企业不多,在国内几乎没有留下中国馆的影像资料。因此这些记载了中国馆画面的明信片显得愈加珍贵,引起了藏家的追逐。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14,(3):31-32
5月26日至27日,辽宁省杂协组建一支由协会文艺志愿者组成的魔术杂技小分队,到多所小学开展“魔术杂技进校园”慰问演出活动,在“六一”到来之际,为同学们送去了欢乐和节日的祝福。在浑南新区第四小学礼堂里,同学们早早来到现场,盼望着演出能够早点开始。经过简单的准备,来自辽阳的青年魔术师陈浩表演的《伞魂》拉开了演出序幕。陈浩曾获得第三届东北三省魔术比赛金奖,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漂亮,抛伞的动作也特别的酷,博得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20.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