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训练科学、科学训练与训练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训练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训练工作的依附、综合性和对因果关系的密切关注等);说明了科学训练与非科学训练的界限,以及存在的种种矛盾(如整体与局部、规律与事实、突变与渐变等);阐述了训练科学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实施过程,提出了训练科学化即训练效益最大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训练科学、科学训练与训练科学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训练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训练工作的依附、综合性和对因果关系的密切关注等);说明了科学训练与非科学训练的界限,以及存在的种种矛盾(如整体与局部、规律与事实、突变与渐变等);阐述了训练科学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实施过程,提出了训练科学化即训练效益最大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是“审美疲劳”,审美疲劳是一种心理现象,即当一种艺术形式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给欣赏者的时候,欣赏者对这种艺术的反应就会逐渐变弱,具体表现为欣赏者对欣赏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欣赏对象表示厌弃。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审美疲劳就是艺术的欣赏者对于一种艺术反复欣赏所产生的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杂技艺术的演出实践中,杂技形式、技巧的创新,是我们久谈不衰的话题。反映到理论领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对杂技形式和技巧在创新中的不同作用,作一肤浅的论述。一、纵向继承在杂技艺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辩证法要求我们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运动,其中包括一切物质形式和思维形式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杂技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一、杂技艺术创新的必然性近几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改革将杂技演出团体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序列中剥离出去,推向市场,成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文化企业,呈现出激烈的社会竞争性和强烈的产业危机感,杂技团体在最初走向市场时,没有经验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6.
杂技是中国的传统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杂技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杂技表演艺术和创造性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7.
杂技表演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有善悠久的历史。杂技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以全世界作为自己的表演舞台,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优秀的杂技节目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做较长期的表演,这同样也是由杂技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与创新 在20世纪中国杂技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使中国杂技从地摊卖艺走向了舞台表演;第二次变革就是从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变为艺术多元化。21世纪的中国杂技正酝酿着第三次重大变革,这就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杂技人才,创造出全新表演形式和内涵的杂技作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也是杂技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李美 《杂技与魔术》2010,(5):46-47,42
创新是一切新事物产生的动力和源泉,它带来了新思想、新发明、新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杂技艺术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只有创新,只有思变。  相似文献   

10.
杂技的创新,体现在它要革新几千年来的传统表演与教学方式,要靠杂技工作者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的敬业精神。为了舞台上瞬间的惊艳绽放,不惜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钻研与求索,在失败中苦苦追寻成功。一、赋予节目表演新的内涵。作为一名杂技演员,几十年来我曾多次到世界各地巡演。在我参与的2000多场演出中,我感受到中国杂技与国外杂技的差距不在技巧,主要是演员的表演、节目的包装和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精深博大,源远流长。杂技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奇葩,一颗明珠,是中牛传统表演艺术之一,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传统.构成了中陶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艺术特色,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弥足自豪。  相似文献   

12.
杂技作为表演艺术属艺术美的范畴,在杂技学员训练初期,应该加强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美的教育。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其任务就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些团体在培养学员方面,偏重于抓技术训练,忽视了学员的文化和美育这一课,或把它摆到了次要的位置。这样不仅在培养目标上出现了偏离方向的现象,而且对未来杂技艺术的发展,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杂技艺术,古已有之。早的概念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故一般称谓杂戏或百戏。今日的杂技艺术就是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各艺术门类的表演程式和技巧中发展成型的。杂技艺术对既有艺术的借鉴、吸取,最终是通过创新编导而体现。在几千年的艺术进程里,一代代杂技工作者努力探索、借鉴、吸收磨合,终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像戏曲、舞蹈等)的独特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14.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春江 《杂技与魔术》2011,(3):51-51,60
杂技教学训练中,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既有普遍性的,又有个别性的。这些错误动作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时间越长,就越难改正。动作错误不仅妨碍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也会影响技巧的正常发挥和训练进度,甚至还会造成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从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主题杂技晚会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是否贯穿于晚会组成的全部节目之中,取决于组成节目能否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艺术角度去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杂技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文化气息,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杂技艺术表现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后来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杂技也经历了从汉至宋的辉煌时刻以及从元至清的没落消沉,至近代,杂技艺术更是被社会所遗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才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杂技艺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的杂技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较早地走向世界.杂技也从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9.
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的杂技,曾在时代的更迭中,经历过一次次生死攸关的考验。如何既保持传统又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之美?如何调动内部因素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同时又要获得观赏者的支持?中外杂技界人士,不约而同地都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了创新上。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纵观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着市场变化,杂技的发展思路如何适应国际演出市场,探索艺术商品价值,使中国杂技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繁荣与萧条之时,可以保持平稳寻求对策,避免因演出市场的变化起落阻碍杂技的发展进程。减少在发展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探讨国际市场与杂技发展的相互作用,比较杂技优劣形势和有待于提高改进的问题,阐述杂技发展前景,实现艺术商品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