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 《江苏教育》2022,(91):54-56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需要教师在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鉴别收集、整理归纳以及正确运用史料的能力和自然融入“史料”实证的内涵。这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在全国许多地区被使用,好评如潮,普遍认为这套教材充满新意,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材再好,教师还是要牢牢树立“用”教材的观念,而不是去“教”教材。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主编朱汉国在2005年12月泉州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上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课程标准只是最低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但应高于课程标准。教师要去“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要有高于课本的东西。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历…  相似文献   

3.
“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材料选择题,呈现出这样的设计思路:命题人只是提供了名人关于一个历史现象的阐释,然后要求学生判断名人阐释背后“立论”的依据。面对这类材料选择题,正常的分析思路应该是:学生首先应从提供的名人论述中准确梳理出名人所持的基本观点,然后依据一定的“历史语境”,深刻剖析该观点,以加深对观点的理解。所谓的“历史语境”,即指与该史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种史学信息及历史背景的总和,只有把提供的史料置于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史料的“原意”或“本意”,避免望文生义,误读史料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朱红 《时代教育》2013,(14):133
优秀的历史老师既要掌握详实丰富的史料,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用通俗事例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中学历史教学与时俱进,始终保鲜。  相似文献   

6.
方志俭 《考试周刊》2014,(47):138-139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边缘”学科,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是无关紧要的副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时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认识,引起学生应有重视。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历史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师面对的严峻挑战。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历史课“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动”起来,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为例,历史教学要“穿越”史料的丛林,重返抗日战争的“历史现场”,引导学生感知逝去的真实,就要基于“史料”的类型、构造和认知,通过一幅清晰而直观的历史油画——《1937·南京大屠杀》,“图像证史”,透析历史图像的内容和内涵,挖掘隐藏在图像背后的故事:画里·画外、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8.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和基础,要学习、研究人类历史,离开史料就成了无源之水,难以对历史作出全面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老师们越来越注意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认识到史料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认识来源于史料。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知道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补充史料.对教师,可丰富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静 《成才之路》2011,(17):57-57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所谓史才,是指搜集、鉴别和组织史料,并驾驭这些史料用以叙述历史事实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史学,是指掌握丰富史料、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才、学、识又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12.
历史属于“过去”,发生在过往时光岁月的“情境”之中,内涵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史实和真相如何呈现、以往历史教学意涵的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的思考,尝试用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学叙事和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揭示“图像证吏”的课题,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涵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现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战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13.
蕈欣 《教学随笔》2007,(11):48-48
据新华网报道,我省虞城县站集乡三中历史教师卢文建12年前双目失明以后,依靠学生和家人读课文来“借眼”备课,人称“借眼老师”。卢老师凭着自己的执着追求,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将历史知识编成易记好懂的“顺口溜”,用快板书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历史知识。12年来,卢老师与正常的老师一样教课,不但获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多次获得市县级优质课一等奖,成为该县历史科观摩课的主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运用“史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神入历史”,进而从更高层次上发掘、领会“史料”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高考考查目标,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史论脱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学历史教师要强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意识,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够自己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出,要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有鉴于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设置了“故事时间”。初中阶段历史课与故事关系紧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每节课专门设“故事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从“无主题故事”到“主题故事”,再到“主题故事结合个人观点的讨论”,乃至自己作小先生。整个过程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切入,渗透着对学生史料整理、综合判断等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2009年第1期(上半月刊)刊发了郭秀平老师的《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一文,文章对当前评优课中较为常见的人造史料引入课堂问题进行了探讨,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郭老师的某些观点却不能完全赞同。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末,“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在惠州市第一中学隆重举行。建Jll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先生《文物见证历史》的报告,虽不是历史课教学,但从历史课的角度去看,无疑是一堂相当出色的历史课——通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史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与会老师做回幸福的学生,感受生命...  相似文献   

19.
现行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编排有大量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如“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等,但教师们容易上成“历史课”,没有达成德育的目标.针对品德课“德性”遮蔽的现状,要合理运用史料,处理好历史事件与德育渗透的关系、静态历史与历史活化的关系、学生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课堂产生“德性”,达到借史明理的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河南省虞城县站集三中历史教师卢文建12年前双目失明以后,依靠学生和家人读课文来“借[”备课,将历史知识编成易记好懂的“顺口溜”,用快板书在课堂上表],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历史知识。他与正常的老师一样教课,不但获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连续5年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