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技与魔术》2013,(5):27-28
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和天津杂技团承办的“中国天津首届全国古典戏法交流展演”于2013年9月6日在天津市光华剧场成功举办。这次古典戏法交流展演,汇集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等地的十余名戏法表演艺术家,他们交流、探讨了古典戏法的表演技巧,他们表演的节目囊括了传统戏法的各个门类的表演,小至“剑、丹、豆、环”和“大变金钱”.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1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河北工业大学承办的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十九大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举行。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在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戏法表演艺术家肖桂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或民间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戏法就是这样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依托于艺人而存在,以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而延续,历史悠久,老百姓喜闻乐见。2010年"戏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艺术价值中国人对戏法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人都知道"戏法"这两个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诚实、撒个谎、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市杂技家协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开展戏法进校园活动,引领广大师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奋进力量,力求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近举办了两场戏法进校园活动。2021年5月7日,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以"中国戏法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文化讲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法表演艺术家肖桂森通过理论讲解、现场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5月29日,"2019河南省魔术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桂森《戏法》全国巡演"活动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著名戏法大师、"中国古典戏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和搭档朱喜清及弟子们走上舞台,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戏法表演。中国古彩戏法有着2400年的历史,2010年,"中国古彩戏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而肖桂森先生是该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出开始前,肖桂森首先走上讲台,普及戏法知识。随后在演出  相似文献   

6.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使口",就是使用语言来作为表演手段,戏法表演过程中的语言即为戏法的"使口"。过去戏法表演没有专门的音乐,主要靠"使口"来对表演进行帮衬和解说。即便到了19世纪初,人们仍沿袭这一传统,边说边变。后来时代变化了,戏法走上了大舞台,离观众远了,说话不方便,才有人开始用音乐伴奏,但有的戏法是必须"使口"的,音乐伴奏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8.
《新体育》2021,(1):14-14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 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城辽阳文化艺术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周欣史林静)北京时间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12月14~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的意义、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路径和方法;通过普宁英歌健身项目开发的实践,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的可行性与开发路径切实可行,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路径。同时提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列入全民健身计划;在地方性高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理论研究和标准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嵇旭  黄庆参 《收藏界》2010,(1):132-132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领域的独立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于10月13日、10月15日相继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发展趋势,及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分类调查,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与保护理念及法律依据。目的是有利于促进肇庆市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祝平 《精武》2012,(1):1-2,4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叙述,以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体育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对待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科学的态度;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外界环境的冲击和缺乏对体育类文化底蕴的深层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是当前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和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等是有效推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4):143-143
众目期待的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2011年4月7~11日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一西安大唐西市隆重举行。这是大唐西市继成功举办首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文化遗产节、春节文化庙会(两届)之后,再次举办的旨在打造“南有广交会、北有西博会”展会品牌的大型公益性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于志钧 《武当》2006,(4):21-22
中国有句古话日“一手遮天”, 意思是想用一只手把天给遮住,这是做不到的欺人之举。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河南省今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项目中,“少林寺武术”没有被联合国批准。另外一条消息,河南省正准备把温县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呈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每次大型魔术表演中,一般都有戏法钓鱼这个节目。至今钓鱼这种戏法表演已经风行国内外,历久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扬弃"的探讨,来实现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更好的发展,提升传统武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创造力与核心价值,更好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