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中呈现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内容时,有几个同学讨论显得很忧虑,同学们提出了疑问: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吗?二氧化碳本身能否使石蕊试液变红?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一知识点?于是我就想对"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实验做适当的调整和加工,使以后的...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73页写道:"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整个这段话用了三个句号,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三层意思,而且层层递进。第一句话回答了什么是财政收入;第二句话回答了  相似文献   

3.
郭万青 《中学历史教学》2006,(1):41-43,69,70
[专题解读]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迁:①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②西汉赋税制度:编户农民向封建国家交田租(土地税),交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将农民尽可能地固定在土地上,以确保封建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③北魏租调制: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④唐朝初期租庸调制:交纳定量的谷物,叫作“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22,(1):53-60
齐国重商,通过关和市征收商品税是其赋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礼》所言“司关”“司市”,齐国也在关、市设有职官负责征税,齐量三器可能为征税时的标准量器。齐国对市场的管理比较重视,有规范的征税机构和征税流程。齐国实行双重收税制度,也就是商品要同时缴纳关税和市税。“关市之赋”的税率总体上比田税低,但从春秋到战国逐步增长,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引言部分选用了周恩来总理怀抱小演员小六龄童的一幅照片.文字说明为: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与演员的合影。对此,不少同学提出了疑问:是不是课本印刷有误?应该是六小龄童(主演电视剧《西游记》)呀。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天津教育》2011,(9):20-20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同意北京市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复函》。复函称,同意北京市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大税”、“小税”、“别税”的实施 唐代户税之分为“大税”、“小税”和“别税”,见于《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 凡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三年一大税,其率一百五十万贯,每年一小税,其率四十万贯,以供军国传驿及邮递之用;每年又别税八十万贯,以供外官之月料及公(厂解)之用。因为这一内容仅见于此,所以历来治唐史者对这个制度的存在多不予确认,而对其是否实施则更多怀疑。其实,这一制度确已实行,《通典》卷六《食货典》六赋税下所载的天宝计账说:“钱则二百余万贯(百四十万诸道州官课料及市驿马……)。”这与《唐六典》所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评与批评化的道德》一文中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赋税是庞大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唐代制订了比较合理的税收政策,建立了多维的税收监督体制和税收征管制度,并且有较为完整的税收立法作后盾,扩大了税收来源,增加了税收渠道,严惩了偷漏税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了  相似文献   

9.
2000年12月6日《工人日报》上撰文说,最近杭州三名小学生给教科书编辑提出两个疑问:一个是语文《称象》的插图中,尽管是同一水平面,曹操看起来却比大象还高;另一个说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孩子们查找资料后认  相似文献   

10.
邓绍秋 《教师》2010,(25):12-14
近日,有位朋友向我推荐周德义先生发表在《教师》杂志上的《哲学诗话》。拜读之后,本人认为周德义先生的《哲学诗话》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于广大教师朋友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锋 《教育文汇》2014,(22):28-28
不久前,我们教研组邱实老师上了一节《孔乙己》公开课。 学生探究交流后,邱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继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告诉学生如有疑问仍然可以提出来。不一会儿,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突然举手:“打孔乙己的为什么是丁举人,而不是地主、掌柜、短衣帮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六章习题中第三题是这样写的: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另一位同学向碗里倒水,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到当水加到一定...  相似文献   

13.
赵长才先生在《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一文中介绍了"亦"表疑问语气的用法,并认为表疑问语气的"亦"是由它表类同的"也、又"义在疑问句特定语境中直接虚化来的,①这使我们对"亦"的意义用法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但笔者在赵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先秦文献疑问句特别是对较早出现"亦"的疑问语气用法的《论语》和《孟子》的考察,对疑问副词"亦"的来源,有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载了赵俪生先生《试论两汉的土地所有制和社会经济结构》一文,读后受益匪浅,颇有启发。但对于文中“国家赋税(田租、口赋)总收入跟国家租佃土地上的假税总收入的比例是一比二(强)”的说法,不敢苟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初浅认识,以向赵俪生先生请教。不可否认,汉代的“公田”,即国有土地,一度是比较多的。从文献材料来看,自西汉中期以后,有关“假氏公田”的诏令不少。当时,封建国家凭借这“公田”上的“假税”,确实也扩充了税源,增加了国库收入。所以,当文学们提出“罢公田”的主张时,桑弘羊坚决反对,认为这是绝其源、杜其流,使上下蒙受困乏的下策。但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中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请学生上台将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色彩鲜艳的图片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当台上的学生贴好图片准备回位时,突然一个男生在下面叫起来:“荷叶都没有吗?”他的疑问引起了一些同学的附和.于是.从教室的不同方向传来了小声的疑问:“怎么不贴荷叶啊?”  相似文献   

16.
今年秋季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关于两汉的赋税制度有这样的表述:“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我认为,上述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土地即以国有方式存在,而生产者农民是以租佃制的方式耕种土地,这就注定农民与国家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交租纳赋、承担徭役.纵观我国封建史,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以租、庸、调为主体,并以其它方式为补充,以维护封建经济命脉.自隋唐至清,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史,主要以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地丁银"最为典型,可以说,这三种赋税制度,每一次改革都较前一次有所发展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板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一、探讨“诗意” 师(亲切地):同学们,我今天讲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板书课题)作从容,是一位名女作家女诗人,是我们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电影《花季雨季》能编剧。好,你们想听班上的哪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生齐声推荐:光原)  相似文献   

20.
陈菲 《山东教育》2011,(7):103-104
去年在四年级二班上音乐课时。我像往常一样带好录音机走进教室,一到门口就有几个同学围上来:“老师,我们六个人一起为歌曲《郊游》创编了一个舞蹈,请你给我们看看吧。”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这里面有三个学生是在音乐课上表现非常差的同学,从来没见他们表现过自己,能行吗?带着疑问看完舞蹈。我震惊了:这是我的孩子们跳的吗?他们的舞姿那么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