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媒体浪潮中,涌现出众多的新型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APP等,凭借其操作便捷、传输及时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此背景下,广播节目需要顺应时代趋势,打破单一的广播节目传播模式,与微博、微信、APP、交互式网络结合,实现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媒体冲击传统广播的背景下,广播节目如何做好用户运维的应对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台、电台APP等新型传播媒介,改变了以往广播节目单一的传播模式,这对于广播事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极大的机遇。本文主要从"互联网+"内容出发,深入分析了该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改革路径,对基于"互联网+"县级广播电台媒介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县级广播电台的经济效益,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陈菲 《中国广播》2013,(11):36-39
当前,微博、微电台、微信等构成一股强大的“微力量”,全面影响着广播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引用多个广播节目与新媒体合作的案例,探讨如何借助微博,扩大传播、塑造平台、提升质量;借助微电台,拓展收听渠道,延伸互动平台;借助微信,搭建节目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实现融合成为当今媒体人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以用户思维为指导,主要探讨电台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使电台所推出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中国传媒科技》2013,(9X):146-146
<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体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从纸媒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微博、微信、APP手机客户端,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媒体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广播本身在传统媒体中就处于劣势,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发展空间已经岌岌可危,尤其是中小城市电台。2006年-2012年中小地市电台总体广告收入进入了历史黄金期,但是仔细分析药品广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2010年后广告涨幅已经出现下降趋势。由于大量药品讲座挤占了节目时间,很多地方电台广播节目质量大幅滑坡,加  相似文献   

6.
微博、微信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具有许多新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播节目想要赢得更多受众,就需要不断地尝试运用新型媒体来对自身的节目进行创新。微博、微信以其便携性、速度快、容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听众,迅速成为电台与听众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广播节目中巧妙地借助微博微信,更加凸显广播媒介传递信息新鲜、方便、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广播+微博、微信"的结合模式更使得广播突破传统,孕育多种新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所倚重的技术支撑与交流平台,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微信、APP等微营销方式已成为图书馆开展服务营销与推广的重要形式,也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时代表现.文章通过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研究,对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微营销的实践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微营销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9.
张洁意 《青年记者》2017,(21):89-90
微广播的特点 微广播即微型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节目时间短.微广播的节目时长以分钟为计量单位,短则一两分钟,长则十分钟左右.传统广播节目至少半小时以上,板块节目更是长达两三个小时. 其次,多渠道播出.微广播节目除在传统电台播出外,还可以通过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手机APP,电台微信公众号,甚至纸媒二维码链接等多种途径播放.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变革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方式,推动了出版营销理论创新,本文梳理了近五年来我国新媒体出版营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二维码等新媒体工具在出版行业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季绍文 《传媒》2016,(19):57-58
党报“微平台”主要是指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和官方微博,是党报在移动新媒体上的延伸.2014年1月20日,《辽宁日报》正式成立新媒体生产与运营平台,以整合优化新媒体资源,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中心成为报社的一级部门,配置了创意策划、美编设计、大数据运营等方面的人才,专门负责报社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品牌运营.此外,针对APP研发方面的局限,报社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实地调研,学习其他省级党报的新媒体开发经验,并与多家APP研发企业合作,先后制定了数十套发展方案,最终依据自身技术力量成功打造了《辽宁日报》微平台,形成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维立体”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建波 《东南传播》2018,(4):152-15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传统纸媒开始走进融媒体时代,报纸、网站、微信、微博以及APP进行相互融合,在新媒体融合的构架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十堰晚报》全媒体就进行了一些探索,以近期推出的《早安·十堰》为例,不仅通过传统媒体刊发,而且通过微博、微信以及APP这些新媒体进行二次元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系列报道不仅体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新闻与经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吴幼祥  李慧娟 《传媒》2018,(4):48-50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及新闻APP这些新媒体平台组成新的"微舆论场",在社会"安全阀"这个角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中,政治力量、媒介技术与民间社会力量三方在不断的博弈,为舆论与社会情绪寻找最佳的减压机制与疏导平台,其中,政治力量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更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者与平衡者的核心角色.经历了初创探索期和遍地开花期,目前各级政府的政务新媒体进入平稳发展期,并突破了"两微一端"原有格局,政务APP与微博、微信的数据联动成为发展新态势.截至2017年3月,全国范围内的政务微信已超14万个.与政务头条号、微信城市服务、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平台上的优质政府账号渠道互通、相辅相成,打造为公众服务的多级联动一站式智慧城市平台.  相似文献   

14.
微博微信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并且具有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在广播节目中运用微博微信,可以为广播节目带来更多的活力。文中分析了微博微信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应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世界各族人民都在感受着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精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新媒体日益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新技术。本文从微信微博的相关界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黎 《新闻世界》2015,(1):40-41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微信和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人们最喜欢的一种新媒体。想要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充分赢得听众的喜爱,就要在广播节目中不断地利用新媒体对节目进行创新,并在广播节目中巧妙地利用微博和微信,还可以有效丰富节目的精彩程度,也为传统的媒体升级换代以及新时期的媒介融合提供了更好更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人们接收和发布信息的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介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迅猛发展,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各媒体间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电视媒体作为基层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目前,从县级电视媒体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整合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场营销领域的变革.APP、微博、微信正在构筑新媒体营销的“三驾马车”,其中移动APP是最重要的一种.人们通过移动APP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如聊天、语音、视频通话、看新闻、订餐以及导航等,这为移动APP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