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鑫 《东南传播》2018,(5):70-72
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权力符号与商业逻辑话语的语境下,网络粉丝社群日益表现出商业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粉丝经济"这一视域有助于对2017年B站"萌战"活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媒体产业中网络企业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粉丝群体,创造出虚假的"荣誉感"以鼓励用户的参与和活跃,使用户成为生产数字内容的劳工.本文将分析商业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建构"粉丝经济"以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粉丝社群的生成和演化的机制,渗透互联网领域,对用户的意识形态加以操控.  相似文献   

3.
董鹤雅 《东南传播》2021,(2):104-107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在自由地组建网络社群、建构参与式文化体系,社群给予粉丝最大化表达个人情感的空间。本研究基于准社会关系的影响力,分析社交媒体中粉丝与偶像的交往行为,探讨准社会关系在社交媒体中产生的新特征,揭示粉丝社群活动的本质。最后,本文分析了粉丝社群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性规范建议,为进一步研究粉丝社群中的准社会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凌  宋婷婷  刘敏 《东南传播》2021,(12):101-105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粉丝群体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特有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粉丝社群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成为引导、煽动普通粉丝的重要力量,也因其部分过激言论对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整治"饭圈"乱象时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文章以易烊千玺粉丝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在电影《少年的你》宣传推广过程中发布的动员性微博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重维度为理论框架,借助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粉丝社群中意见领袖动员普通粉丝时的话语策略,以期为文化工业市场引导粉丝理性客观表达意见、有效管理粉丝社群以及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和传受关系,媒介内容生产与消费两端的对立逐渐消失,一种以分享、参与、串连与自我呈现为特色的媒介文化正在显现.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梳理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轨迹,从迷群的聚集、关系的建立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参与社区建立,暗含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亚文化视角下参与式文化的独特实践.较之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受众有了更多民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距离实现真正的完全的"参与"仍然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与游戏性是理解传播活动的两个基础面向,当新媒体传播样态将这两个维度混杂时,二者互相影响的机制成为值得探究的议题。本文关注B站弹幕文化对新闻视频公共性内涵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对弹幕文本和用户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新闻视频弹幕的公共价值在于弹幕可以提供事实信息影响新闻叙事理解,用户通过基于身份关系展演的互动实现观念共享;第二,新闻视频弹幕的游戏机制在于用户对弹幕游戏的参与以意义感为实践动机,以表现为梗的网络流行语为符号基底;第三,游戏性本身蕴含新形态的公共性,游戏性又调节了公共性的呈现,这为探讨青年文化的风格破圈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转发过亿"这一数据奇观的背后,是当代粉丝在网络空间建立的行动力极强的粉丝社群。通过互联网络,分散的粉丝个体聚集起来,开始以组织化的粉丝社群为单位积极对外开展集体行动。通过对于粉丝社群的深入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偶像崇拜与集体认同共同构成了社群成员加入集体行动的动力源泉。在具体实践中,粉丝社群逐步形成了明确分工与联合协作的组织系统,并建立了计划教导与监督反馈的行动机制,同时主要采用情感唤起与礼物激励的策略来动员粉丝参与。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社群娱乐性更强。他们借助媒介工具完成了粉丝狂欢,也带了从未有过的文化新景象,使粉丝文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容易聚集,也更容易解体。这种不稳定性的产生与不同社交媒体产品的交互设计带来的信息传播效果不同有关。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发现网络粉丝社群的新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互动和冲突,而对粉丝仪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使社群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3):68-74
弹幕直播平台作为近年来网络弹幕视频的热门实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以及各界的关注,已经在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学界的关注度与其引发的社会热度依然没有匹配,我们有必要以网络直播平台的粉丝对弹幕的使用及其背后的粉都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直播弹幕的发送、接受、传播与区隔等具体行为讨论其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符号悖论,进而考察弹幕直播平台为互联网产业与大众文化带来的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丛文华  罗昶  赵静 《视听》2022,(4):31-33
近年来,北京交通广播在社群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社群建设的四个环节(用户触达、用户留存、激发活跃、变现转化)上依然存在困难.笔者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困境后,针对性地提出广播媒体社群建设的4C方法论,分别是细分内容锤炼推送、创建用户链接平台、加入文化价值导向、建立多维变现模式,为北京交通广播媒体社群建设提供借...  相似文献   

11.
IP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汇聚庞大的粉丝社群。探讨基于IP形成的社群中认同与消费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研究以阴阳师IP社群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辅助的问卷调查,对阴阳师玩家的认同建构、消费行为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首先,IP社群消费具有娱乐性、社交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其次,通过消费IP衍生作品和加入同人社区,玩家对IP的文化认同得以建构与强化;而在这种社群文化认同影响下,追求商品背后的文化意涵成为玩家重要的消费目的,玩家消费具有鲜明的符号性;最后,研究发现在IP社群中,符号消费与文化认同间存在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晓璐 《传媒》2018,(3):86-8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弹幕视频热潮涌现,弹幕文化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表达意愿的需求增加,网民使用弹幕在视频上畅所欲言,在拥有自由享受权利的同时,其伴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相继发生.本文结合当今弹幕文化的特征,探究在弹幕视频热潮下,造成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其疏导方法,以期为未来弹幕空间的净化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粉丝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一个成熟的粉丝社群呈现出等级森严的"多层金字塔"式结构,而成年女性粉丝则掌握着整个体系的核心话语权。在这一体系内,粉丝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涉及偶像认同、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多维度交织的复杂过程。粉丝塑造着其所在的群体,同时也在群体中培育着新的自我。粉丝文化是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浪潮共同作用下的特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孙林 《东南传播》2021,(9):111-113
社交媒体与社群营销模式的结合已成为新媒体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其核心则为粉丝运营.通过利用多重分析方法对某新浪摄影类微博主的粉丝群进行黏性、活跃度分析,发现从游客到忠实用户的发展规律.结合用户画像分析粉丝行为,提出基于浏览主题融合、线下活动线上交流、话题式、分时段四种粉丝运营方案并实施验证.最后得出融合式与线下活动线上交流的方式有增进现有粉丝群体的凝聚力,话题式与分时段投放可以扩大粉丝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群经济将粉丝经济升级到2.0版本.按照创始人罗振宇推崇的社群经济运营思路,罗辑思维要在内容生产上为社群奠定粉丝基础,通过多渠道的营收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把社群做成品牌,组建基于信任关系又有行动力的社群,构建“自媒体一社群一产业”价值链,最终达成社群经济的终极目标.罗辑思维在商业上的成功表明:自媒体运营要处理好“效率与效果”“商业与文化”“人情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何迪  王军峰 《出版广角》2016,(20):53-55
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实现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是当前学术期刊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学术期刊的困境,并从平台建设、用户价值、社群化运作和用户服务理念出发,提出学术期刊的发展应当以"互联网+"的思路开展,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挖掘用户价值为核心,以社群化运作为关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服务为目标,寻找新的盈利点,实现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李子柒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视频赢得全球粉丝的持续关注,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本文以YouTube平台李子柒视频的评论为研究对象,审思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突破。研究发现,视频中引发热议的认知符号依旧是传统中国文化符号,挖掘和对外传播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亟需开拓的方向;积极情感表达占据绝对主导,这主要建立在视频基于日常生活视域所表征的人类共通情感和价值理念上,但需警觉粉丝群体的同质性和圈层性,更多不同面向的机构账号和个体账号形成合力,才有望触及更广泛的用户;基于视频的网络化社群构筑了极具价值的多层次对话,在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中,实现心与心的相通,这是一种更值得期待的跨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饭圈入侵”是一种新起的文化现象,指“饭圈文化”对其它亚文化圈子的冲击造成的反响与矛盾冲突。本文以《JOJO的奇妙冒险》这一大众化程度较高的热门动漫为例,从界定粉丝文化内部的边界划分开始,研究粉丝文化内部的冲突在ACG亚文化场域中的表现。弹幕空间作为新型附属媒介带出了新的公共空间形式,这种不上锁的房间使粉丝群体间的差异鲜明起来,而抹掉了时间限制弹幕所形成的空间,又成为展示“饭圈入侵”的虚拟景观,成为ACG场域内符号权力争夺的象征。根据德勒兹的块茎设想,这种弹幕空间“饭圈入侵”的文化现象正是对“根-树”等级系统的反抗,脱离同一的结构性权力规约,成为异质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别君华 《青年记者》2016,(23):43-44
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消极受众,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消费更加强调其主动性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广泛互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界定这种主动参与形成的文化为参与式文化,以UGC(用户原创内容)为代表的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今网络媒介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方面.近几年兴起的弹幕视频作为参与式文化和开放性文本,邀请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分享过程中,强调了互动对话和意义的阐释流动.本文选择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弹幕视频网bilibili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的参与式生产路径进行考察,以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文化创造的深层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