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第一波媒介呈现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议程设置"、"自我实现预言"等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工具,观察和研究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媒介表现.论文探究了中外媒介对危机报道的不同点,提出了我国媒体改进金融危机报道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3.
刘艳 《东南传播》2016,(9):61-62
校园暴力事件在近年来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针对受害者形象的报道,新媒体如何在秉持客观真实的新闻专业基础上发挥大众传播传承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对校园暴力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总结出媒介在塑造受害者形象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媒介特性提出几点规避问题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健 《东南传播》2012,(7):73-75
我们身处新的媒介时代,虚拟空间的布局经纬已成为现代人类寻找并确认自我身份的坐标,也同样为个体表达与彰显价值认同设下条理准则。新媒体时代下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也由于技术的渗透而表现出新的运作逻辑与实践规律,本文通过对"KONY 2012"运动的分析,以期透视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事件的构建过程与运作特点,并试图阐释网络参与媒介事件构建背后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2):84-88
信息技术革命不会局限于技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我们时代知识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方式。大量新媒体事件背后,是中国媒介语语格局的变化,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的变化:大众话语权力出现与媒介话语权力重构;微小事件引发社会风暴;网络社会小媒体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7.
王静梓 《东南传播》2012,(9):114-115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不仅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传统新闻的生产制作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受众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受众的话语权空前强大,但是也带来了新闻信息碎片化、新媒体把关的缺失、媒体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认识和增强解读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摄影与传统纸媒的摄影在呈现方式上,有同有异;我们既要了解它们的相同点,也要掌握它们的不同点;针对目前盛行的新媒体的摄影呈现方式,采取相应的摄影和编辑对策,对今后的摄影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韩国率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本国文化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本文通过对端午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呈现作实证分析,剖析中国媒介在非遗报道中的态度及行为,从而揭示中国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麦克卢汉以"冷""热"来划分媒介的属性,实际上是对媒介从参与和互动角度作出的独特理解。媒介研究学者阿拉塔认为,"冷媒介"指具有高参与度和互动特征的媒介,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介是最"冷"的"冷媒介"。文章以麦克卢汉理论为依据,分析新媒体的"冷媒介"性质,本质含义在于它的开放、自主和互动,其意义不仅在于开放网络人人参与的"集体智慧"知识生产方式,它的互动模式还表明了它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2.
赵梦媛 《今传媒》2016,(12):35-37
在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渠道的垄断被打破,更加多样化,媒介批评数量明显增多.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的表达形式出发,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具有实时化、批评主体全民化等特征,同时,研究也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真实性缺失、公正性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求能够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建设以来,新媒体技术得到较好发展,使传统媒介格局有较大改变,这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媒体市场竞争力,逐渐缩小了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使新媒体得到较好发展。此外,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媒介功能进行有效地创新,能够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这在较大程度上可对市场空间进行有效地扩展。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中新型媒介功能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从传统媒介功能中的监视功能、联系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入手;而后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媒介功能的不足,最后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服务的创新,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媒介事件作为新闻传播实践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在今天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同时也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由此,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角度对媒介事件加以重新界定及分析,以期澄清诸多争议与模糊认识,更好地促进“媒介事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田秋霞 《传媒》2018,(5):92-94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以及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大众媒介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传媒现实观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在大众媒介上呈现出的五种主要类型特征,提出优化信息呈现效果的现代化重构途径,展望未来的重新情境化呈现图景.  相似文献   

18.
记忆是对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个体通过亲身实践和媒介这一中介物来累积记忆,并逐步架构出对社会整体的认知框架,媒介作为记忆的记录者和重要来源,媒介的直观化、通俗化呈现也为记忆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当下新媒体发展,梳理记忆研究的理论演进,分析记忆媒介化呈现现象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网络行动者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分析,试图探讨网络行动者在公共事件中借助不同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行动时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影响,从而考量网络行动者与媒介民主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蔡志刚 《今传媒》2016,(10):141-142
现今我国正处在新媒体时代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并且我国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有所改变,这给我国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很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新闻标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良好地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推动我国新闻行业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指明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处于劣势的状况,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的探讨,明确了身为新闻媒体人应肩负的使命和必备的职业媒体素养,从而促使新闻行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