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对于《红楼梦》中的一些时空错乱问题,有学者将其归结为“梦”,认为是“艺术上的创新”。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办法,因为这既忽视了作品中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二重复合”的特殊结构,同时也低估了曹雪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巨匠的艺术创造能力。其实,对作品中超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用干着胶柱鼓瑟;但对于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则不必为贤者讳。这才是一种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本文试从认识论角度,以逻辑和非逻辑为标准来划分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运用逻辑程序、手段、方法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的,它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包括形成逻辑、辩证逻辑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合乎规律的思维过程。非理性指逻辑范围内所不能包容的、又在认识过程中发挥有效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在他的“有限理性”理论中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而且明确地区分了理性的程序性标准和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的实质性标准,即区分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结果理性是指在既定的条件和限定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于达成既定的目标时,它的结果是理性的。由此可见,程序理性强调的是行为机制的理性,而不是注重结果本身,结果总是一定行为的理性,只要保证了行为程序的理性,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而结果理性则…  相似文献   

5.
超现实动画作品主要取材与梦境与现实之间,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完成人对于“梦”的探究。本文通过对超现实动画作品《红辣椒》艺术思想与设计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我国超现实动画的现状以及对它研究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必然具有理解性质。在理解中,或者说通过理解,人们便获得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日常语言世界中,在教育理论世界中。从有关教育的语词和教育俗语中,我们能透视出鲜活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教育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从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把握中,我们可以获得人类创造的教育理性。日常语言世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历史的积淀,它继承历史,说明现实,现实证明了它的实际,它又证明了现实的合理。理论世界的教育意义,在理性的道路上也继承了历史,但对现实它隐含着批判,更大的志趣在于引导教育现实放下包袱,走向未来。我们若想获得一个关于教育的全面的理解,就必须在日常语言世界和教育理论世界之间建造桥梁,沟通常识和理论,链接历史、现实和未来,把知性逻辑和理性逻辑辩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绛珠“还泪”的情节构成了《红楼梦》的总体框架,使作品具有了超现实世界和现实的二重复合机制,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极大地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模式,讴歌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情感文化,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8.
简论非线性思维的两种形式——灵感和直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成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经历“经验、理性、直觉和灵感”四阶段,后两者是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可称为“非线性思维”,是非(传统)逻辑的逻辑思维。直觉是系统理性思维的省略形式;灵感指向思维“临界点”的突破,具有“蝴蝶效应”,是主体进入忘我状态、从无序中把握有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为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套文本解读的可操作性程序.所谓“还原法”,按孙先生的说法,就是“依靠抽象能力把构成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想象出来,找出其间的差异,作为分析的起点”的方法.它包括六个方面:1.“艺术感觉的‘还原’,是指把作者省略了的、被感知和想象排除了的东西,用推理和想象还原出来;2.“情感逻辑的‘还原’”,指的是把经过主观情感或智能变异而形成的情感逻辑还原为客观、冷静的理性逻辑,并加以比较;3.“审美价值的‘还原’”,这就是要区别实用价值和情感的审美价值,寻求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4.“历史的‘还原’”,指的是要把作品放到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特别是还原到产生的艺术背景中去;5.“流派的‘还原’”,指的是必须分析作品所属流派的艺术特征;6.“风格的‘还原’”,即把同一流派的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出特殊风格.  相似文献   

10.
“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包括:修辞学与逻辑9学同根于讲演或论辨,是一对孪生姐弟;任何修辞现象总是同逻辑规律发生联系的,不是这种逻辑规律就是那种逻辑规律;常规修辞的意义表里如一,遵守的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规则;变异修辞的意义表里对立,生成时,是深层转向表层,解读时,得由表层转向深层,但又统一于同一语表形式,就此而言,它遵守的是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或规则,但如果仅从语表形式看,它遵守的是潜逻辑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学的文化价值观、教育观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指人类一切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的事物和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而又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认识自然 (宇宙的秩序、结构 )和认识人类自己为最高的永恒的主题 (研究对象 );它以量化模式为形态,以理性探索为根本特征,以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思想事物”为成果形式 (存在表现方式 );它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以理性思维对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2.
<正> 现代汉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含义。如,“这是历史发展中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这是荒谬的逻辑”,指的是某种性别的理论、观点或行为(含贬义)。“学校要开逻辑,干部要学逻辑,中学生也要学点逻辑”指的则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它来自人类的思维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也是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说它古老,是因为逻辑学创立于两千多年以前,而且还是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三个国家同时产生的。在古希腊,逻辑学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他关于逻辑学主的研究论文有6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美学把文学艺术的创造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世界通过一系列转换成为文学艺术世界。新历史美学从功能性上考察参与审美创造的各种因素怎样交错作用,形成了“美的合力”、“美的结果”。审美创连有三种主要因素:理性、形式和直觉。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指的是人们理性经验的认可。理性是文学艺术世界得以升华为审美对象的通道。形式作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媒介,其功能是具有呼唤作用。它有一种力量使理性经验始终不能居于文学艺术的中心位置,呼唤人们用审美的眼睛观照文学艺术世界。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实现审美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完成审美对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问题是科学逻辑的核心。科学理性不是体现在存在科学评价的逻辑上,而是体现在科学的决策之中。科学决策机制是一个特殊的“投票体制”,它与科学理性的关系,将是科学逻辑研究的一个可能转向。“科学决策”的研究方向将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科学史学、科学社会学、逻辑学,它同时可以借鉴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里的研究成果,这将是一个富于成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艺术。学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学语言是审美化的结果,是作家创造的独特的语言意象符号。它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和“想象逻辑”轨迹,在陌生化、语言的情感功能、象征几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超越物质。  相似文献   

18.
“湘西世界”作为作者沈从文个体生命和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隅,具有独特且永恒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从地理层面来看,“湘西世界”是指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区域泛称,该区域山脉纵横,河网密布;从文学层面来看,是指沈从文所创造的具有自然美、人性美的想象世界。通过人居环境学中的空间观、传统“桃花源”式的理想人居以及“点景”和“整体生成”等概念来审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得以观察出人居环境的客观世界同作家作品的主观世界之间的相互映照。  相似文献   

19.
“风骨”是《文心》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本文在广泛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心》的理论体系,从艺术思维的角度对其“风骨论”提出一己之见。认为刘鑫的“骨”实指凝结在作品中的艺术思维所达到的一种表达效果或力量;由于刘勰的“杂文学”观念的作用,“骨”尤指艺术思维中的理性因素所达到的一种表达效果或力量。由此出发,文章还以新的视点探讨了刘勰风骨论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彭焕湘先生在《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认为,“人文精神”主要有四层含义:是一种以社会公认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高扬主体意识的理性化的个人主义理念,是一种价值理性,是一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思。可见,“人文精神”至少应包含二个要素:人性、理性和超越性。所谓“人性”,是指尊重人,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渭“理性”,是指人有思想有头脑,能够追求真理,探求人类和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奥秘;所谓“超越性”,是指人可以追问和追求生命的意义,能够超越自然属性,实现人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