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元目标概说]说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世外桃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你知道是谁在慨叹?哪里是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又是何时何地由何人提出?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又在乎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科研,是一些学校“打造”学校“品牌”的一条谋略,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些中小学搞教育科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更多地是把教育科研视为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条谋略。他们把兴趣和精力用于课题申报,若课题申报获准立项,  相似文献   

3.
琅琊览胜     
琅琊山不高,也不奇,更不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琅琊山以文闻名。众多文人墨客的题词、赋诗、镌刻,给琅琊山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给琅琊山带来了生机和仙气。琅琊山荟萃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兴建宝应寺的琅琊山拓荒者李幼卿;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因而传诵千古的寂寞诗人韦应物;有因《悯农》诗而家喻户晓的李绅;还有王禹偁、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宋濂、王阳明……  相似文献   

4.
关于琅琊山索道建设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琅琊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在琅琊山修建索道和利与弊并得出结论,即琅琊山不适 宜进行索道建设。  相似文献   

5.
再次捧读《醉翁亭记》,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中,忽然读出了新东西。因为在这句话后,欧阳修接着说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既然“不在酒”,为何又要“寓之酒”呢?是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言在此而意在彼?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其散文《醉翁亭记》中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文章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这样的表述下,我们自然就捕捉到了醉翁的醉意不是醉在饮酒而是醉在山水之景。  相似文献   

7.
王健龙 《现代语文》2003,(11):26-26
《醉翁亭记》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表现了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思想,重要的是它在艺术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文章采用“层层脱卸,逐步顿跌”之法,由远及近,步步深入,由四方皆山写到西南诸峰,写到诸峰中的琅琊山,酿泉,亭子。写亭子,先写亭子的修建者,再写命名者,命名原因。写了景和亭,才写出一个“乐”字。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全文的主线。然后又贯串这“乐”字,与前面“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呼应,一气贯穿。到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乐”统一起来,画…  相似文献   

8.
琅琊山蝶类数量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琅琊山蝶类进行了数量的调查统计,通过对琅琊山自然环境的分析,讨论了琅琊山蝶类近年 来的种属变化,并对其数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季振邦 《新读写》2011,(7):116-118
自从有了醉翁亭,琅琊山就一直散发着浓郁的酒香,让一代代文人墨客如醉似痴,并且,成为一种令国人骄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智仙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1.
琅琊榆     
王晖 《教育文汇》2007,(3):59-59
游了一趟琅琊山,我才明自在那篇极短的《醉翁亭记》中,欧阳文忠公为何对山里的林木倾注了那么多的笔墨。  相似文献   

12.
朱秀芳 《山东教育》2002,(34):15-16
教育本应是一块神圣的净土,是一个国家的千秋大业,立国之本。然而今天的教育形势究竟如何呢?笔者拜读了《山东教育》小学版2002年4月第10期“新论语”《教育要打哪些“假”》和《公开课的“悲哀”》,不由感慨万千,禁不住在心中呐喊:“再假怎能假教育?”让我们先来看看教育之假,假在何处。一曰假培训。有关部门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每学期都进行教师培训。培训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培训收费扎扎实实,培训过程却成了走过场。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式的培训根本起不到充实教师教育教学底蕴的作用。二曰假教改。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寓言的马甲     
醉翁之意不在酒 【释义】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意思是说作者的真意不在喝酒,而是在欣赏山水景色后来用采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剐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晓岩 《初中生》2006,(5):14-15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旅游胜地——琅琊山的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也是古往今来游记中的名篇。一提起本篇,人们往往会不期而然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烩炙人口的名句。但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从“醉翁之意不在酒”两句来看:欧阳修一不贪杯,只不过是个“饮少辄醉”的人。二则所记之景,亦不过是一溪一亭而已,既非奇山异水,又无古塔丽宫,又有什么可以引人入胜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开发与客源市场密切相关,客源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对客源市场的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指明方向,加速风景区的发展、提升其综合接待能力。本文基于客源市场相关理论,结合游客问卷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琅琊山的旅游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客源结构等。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了琅琊山旅游客源的核心市场;客源市场和游客集中指数较高表明琅琊山游客的客源地相对集中,客源市场吸引范围一般;时间上分布以节假日和双休日为主体;游客的职业和年龄结构表现出明显以中青年为主体等特征。并针对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琅琊山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滁州,虽在滁仅一年半,却在滁州人文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他留给滁州人民最宝贵的诗篇当数《八绝诗》。此诗第一次集中描写了琅琊山的八大景观,开此后以组诗描写琅琊风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琅琊山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优势资源,基于3~6岁儿童行为、心理等发育特征及琅琊山森林公园场地现状,对自然教育活动场地景观问题和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山森林公园3~6岁儿童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设计及策划可通过生命教育、体能扩展、艺术创造三大方面进行改造。课程对引导3~6岁儿童理解自然,触摸自然,积极融入大自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森林公园儿童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设计与策划的系统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是《醉翁亭记》的名句,《教参》对此  相似文献   

20.
正细读《醉翁亭记》,不难发现有七处故意写错的文句:先看《醉翁亭记》的起笔究竟怎么写的。开头这第一句话太有意思了,起笔就写错了:"环滁皆山也。"因为生活在滁州的人们都知道,滁州的周围仅仅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那就是琅琊山,其他地方都是平原。那为什么说"环滁皆山也"?走进琅琊山,峰回路转,发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建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