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之一。习近平关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做出的理论回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使命与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人民精神生活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凸显出人民性、科学性、发展性的鲜明理论特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促进了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生动实践的扎实推进,贡献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优秀内核的继承与创新,是绘就人民美好生活蓝图的关键图景,也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精神生活取向和途径的智慧之策。新时代孕育新征程、新征程带来新挑战、新问题,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根据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不断调整矛盾解决的方向路径,对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做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男尊女卑的观点根深蒂固,“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造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婚姻感情不能自主、失去人身自由的悲惨生存状态。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曲,是劳动人民的心声,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传统皖西民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皖西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特别是大量反映女性的生活、婚姻、恋爱的民歌,真实的体现了传统女性悲惨、痛苦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藏着解决人们精神生活难题的方法举措,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新时代十年民生建设的伟大进展,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民生建设,把牢人民生活制度指引,筑牢人民生活物质基础,凝聚人民生活精神所系,优化人民生活环境依赖,兜底人民生活基本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取得了伟大的实践进展,深化了对中国民生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凸显了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有其基本内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味着我们党践行“三个代表“有一个根本着眼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种互动推进的辩证关系.应按“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关注并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北岸,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凤阳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淮河流域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凤阳民歌与中国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并在劳动中得到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凤阳民歌,其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音乐艺术的长期积累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8.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中国梦是人民梦”等都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统揽全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整体性把握与全局性思考,对人民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给予高度关注与深切关怀,始终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深刻蕴涵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丰富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生取向.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有其基本内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味着我们党践行“三个代表”有一个根本着眼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种互动推进的辩证关系。应按“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关注并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 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小朋友们!今年11月,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有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立81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推倒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使全国人民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活着》是余华著名的小说之一。本文解读了余华作品《活着》中体现的自民国以来几十年的中国人民生活的变迁。作者通过描写福贵这一小角色一生的坎坷人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历史变迁,诠释了"人与活着"这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9,(3):26-29
民生权益是民众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与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系统阐述了民生政治建设问题,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即民生的内涵,而且明确了人民政治生活在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实现政治权利、保障民生权益的基本路径,对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需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概念中的重要命题。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实现的关键向度,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价值尺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与人的本质规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出共同与差异的有机统一、共建与共享的耦合互动、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结合等主要特征。当前,应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建设美好社会以及优化生态结构,协同助益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逐步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注重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巨大政治优势;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通过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诗经》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其所反映的社会层面内容上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和明显的道德指向,其创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爱情、情感精神之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物理知识,气候谚语中更不例外.气候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物理知识,气候谚语中更不例外。气候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