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都通过变革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破坏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对商鞅变法与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效果进行对比,力图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两次改革,分析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最。但商鞅的命运却很悲惨,被惠王以“谋反”的罪名“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商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相似文献   

4.
孙佳 《考试周刊》2009,(12):236-237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之路,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了中国古代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  相似文献   

7.
秦人在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中,以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采纳并实施了商鞅的变法主张,实行以功利为中心的耕战赏罚措施,完整地建立起小家庭私有制度。与关东宗法制度相比,秦国的小家庭私有制有利于促进重利观念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增强秦国在统一战争中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8.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变法,根据地上文献和地下考古发掘资料的"二重证据"法研究,商鞅变法创建了一个以高压的社会氛围、鲜明的社会等级和快捷的上升渠道为特征的秦国社会。此次变法对秦国的主要贡献是完善了"军功爵制",提高了秦人的战斗力,但是商鞅并没有刻意打击旧贵族;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较的成功的一次变法活动。在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变法中,秦国取得了最大成功,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用一些史料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356年,战国七雄之一、地处西陲的秦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变法,六年中大规模地推行了两次变法,商鞅也因为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车裂商鞅,且以反叛罪名“灭商君之家”。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未废除,韩非子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那么,秦法为何“未败”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等政策刺激的基…  相似文献   

12.
周崴 《中学历史教学》2008,(1):69-72,89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等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及改革的艰难;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变法内容,变法失败的原因;“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过程、改革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主要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包括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成败原因等。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9,(5):18-26
王安石与商鞅变法有不同的结果,这可从他们的观念基础和变法理念中找到原因。商鞅通过历史哲学中的"势"的观念建立自己改革的逻辑基础;而王安石则将自己的变法依托于儒家的道德哲学,建立在人性善、中道以及均平的理念之上。前者以"合势"为本,后者以均平为主。这两种变法理念,典型反映了人性与理势、价值与理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一场深刻改革改变一个国家整体实力与社会面貌的成功范例。这次变法不仅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当代中国的改革者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秦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历来史家所重视.然而商鞅变法对秦国礼制发展的影响,史学界一直恪守商鞅变法摒弃秦礼的观点.本文试从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证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礼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其他六国一统天下,至此拉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开端。但在商鞅变法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政治家已经开始进行多次变法改革。本文旨在梳理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演化,以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格局以及从变法角度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大秦帝国》使商鞅变法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秦都栎阳也成为人们闲时的谈资。商鞅在何地变法?秦都栎阳在现在何地?一般人会想起咸阳.实际上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当时的秦都栎阳.第二次变法的首要法令便是迁都咸阳。秦都栎阳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北的古城屯、御宝屯一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鞅变法的史例我最近阅读了一些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史记·蔡泽列传》、孔子的《论语》,还有法家祖师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很多史料。有很多史料上讲商鞅是老子的学生,或者是荀子的学生和门徒,这些我都存有异义,因为老子的道家讲究"遵循自然,无为而治",荀子讲究的是孔孟之道,以"德、礼"治国,道家和儒家之理念并没有在后来的商鞅变法中体现出来,可见商鞅是老子或者是荀子学生或门徒的说法是令人不敢轻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