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又叫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出现一个,也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里已出现的词,上下文里均有所省略,意义上又互相交错、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式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前后两部分属并列关系,作者为了语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在翻译时两句须合起来理解。从参互成文的词语来看,主要有交叉互补式、同义互注式和反义互补式三种:从参互成文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短语内部互文和句子中的互文两种。现就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互文语句来分别进行略说。  相似文献   

2.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掌握了这种修辞考法,对于词义解释和古文翻译都大有裨益。所谓“互文”,就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安排在上下句中或一句的上下段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可见,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文章语句工整,语言交相辉映,可收到耐人寻味、表意委婉、“文省而意存”的表达效果。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意思是…  相似文献   

3.
所谓“互文”,就是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把整句分开来写,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义必须互相交替、补充、渗透。同学们在学古诗文时需把握“互文见义”这一特点,才能全面地理解句意。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互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句法关系和古代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诗文中是不乏存在的,而且还很多.诸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在教学古诗时常常会碰上.互文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两句之间的不同虚词可以互相解释。如:张相《诗词曲语词汇汇释》卷一“却”字条,把“却”解释为“于”.例如:  相似文献   

5.
引进互文性理论,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互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在文本解读上更加自由、开放而富有个性,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分清教学的对象,关注学生的前理解结构,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引入恰当的文本,并要善于激发、诱导学生温故知新,旧为新用,适当利用典故,适当增加知识量,避免互文阅读教学的“越界”。  相似文献   

6.
田姽婳 《成才之路》2009,(31):40-41
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现象。也有学者称之为古汉语的修辞格之一。唐人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指出:“古今之文,有参互而见义者。”由此可见,互文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语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7.
“互文”是古人写作上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后来成了训诂学上的专门名词,因而是古诗文注释中经常碰到的术语。过去训诂学家遇到前人诗文中疑难词句,觉得只从一句话本身去索解而显得窒得难通或文义不周备时,常改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把彼此结合起来,参互见义,而获得圆满的解决。如《仪礼·公食大夫礼》:“雍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中的"互文"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诗文中互文修辞格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两种相对的修辞格:“互文”与“合叙”。如果不了解这两种修辞方法,往往会给阅读带来困难,甚至引起误解。如,《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里的“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的意  相似文献   

10.
也谈文言文中的“互文”杜光义,张林山“互文”是一种特殊的句法关系,多用于古代诗文,它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两句之间的不同虚词可以互相解释。如张相《诗词曲语汇释》卷一“却”字条,把“却”解释为“于”,引了下面的互文作证据: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诗:“静...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8)
为了使话语更好地表述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古人运用语言时也很讲究修辞。中学语文教材只字未提文言文修辞方法,这也许是因为同现代汉语修辞重合较多,但古诗文中有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方法有必要讲一讲。  相似文献   

12.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正确认识互文的形式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中哪一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很明显,就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叫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互文"现象是古汉语中的常见修辞方式。"互文"的特点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使文字简炼而意义完备,字有限而内涵丰富。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产生误解,应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古人作文,大量使用修辞方法。其中“互文”和“并提”是两种较为常见而又易于混淆的修辞方法。了解并掌握这两种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一互文的特点和用法互文也叫互言、互辞、互见、互  相似文献   

17.
互文与分承是文言文两种特殊的表达形式,翻译时要讲究方法,不能直译。互文为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  相似文献   

18.
三、注释正讹 例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课文注:"不寻常的日子很多.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①案:峥嵘,于古诗文中确实有"山势高峻"之义,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是也.但是,"峥嵘"一旦与"岁"或"岁月"连用,是指"岁月仓促"、"年命易逝"之义,而不再为"高峻".  相似文献   

19.
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平行并列的两个相邻的句子之间具有交错呼应,补充说明的关系.在古诗文阅读中,只有掌握其规律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诗文意义,并能化难为易,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0.
林春娜 《成才之路》2011,(35):81-81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人文性、审美性、民族性。古诗文教学主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受到传统文明的熏陶,养成高尚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旨在探讨吟咏背诵法、创设情境法、对话交流法、课外延伸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