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学习本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激情,教学不能忽视人的学习本能,而要顾及到教学自然性的存在.中国传统的道教学哲学充分地诠释了教学的自然性特征.教学需要追求自然性,但教学又不能囿于自然性.我们应倡导自然性的教学,自然性的教学是超越人类学习本能的教学,它寻求人类的精神自由、实现人类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2.
3.
由于黄宾虹把“技”提升到“道”的高度,一直令人很难把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艺术才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虽受到了挑战但更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4.
道家哲学中"道"的含义是丰富的,从本体论的意义看,"道"是万物的本原和发动者,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且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彰显出其寓于万物之中运作而又不凝滞于物的特质;从认识论的意义看,"道"的意义为超越主观偏见和标准,实现万物相通的特性;从社会处世观的意义看,"道"的意义为遵从"自然"之法,从而实现无为而无所不为,呈现出不执著于俗世俗务的特性。所有这些丰富的含义都指向了"道"的一种深刻属性——超越性,即不执著不沉迷于物,而这一属性辐射在现实世界中则为超名利、超是非、超生死的逍遥境界,超越性实现了"道"在整个道家哲学中的贯通。因此厘清这一重要属性,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道家哲学的超越思路,更启迪我们摆脱现实的束缚与限制,从执著走向逍遥。  相似文献   

5.
人的学习本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激情,教学不能忽视人的学习本能,要顾及教学自然性的存在。中国传统的道教哲学充分地诠释了教学的自然性特征。教学需要追求自然性,但教学又不能囿于自然性。我们应倡导教师自然性的教学,自然性的教学是超越人类学习本能的教学,它寻求人类的精神自由、实现人类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6.
7.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很有名的寓言,叫“庖丁解牛”。庖丁刚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经过三年磨炼,“未尝见全牛也”。他已然能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砉然响然,奏刀黠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自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相似文献   

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9.
符小斌 《新高考》2005,(7):25-25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有一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一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按惯例,报告之后,丁教授回答提问。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所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把新小说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其思想经历了政治教化、舆论清议和唤醒国民三个阶段。梁启超的小说宣传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他一味强调小说的政治宣传功用,忽视小说的艺术创作规律与读者接受心理,也给新小说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自然结构为理论依据,分析、研究及推广了历史名题Cauchy-Schwarz不等式,并简述了数学解题的自然审美观和研究问题及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道普爱     
普爱是人间大道,教育正道。教育的真谛是大道普爱,教育的境界是培育教师的普爱自觉,教育的追求是让学生传递爱的火炬。普爱教育要以平等为原则,普爱而不偏爱;以尊重为前提,普爱而不滥爱;以适度为标准,普爱而不溺爱。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质是自主自觉行为对人对已的利害性;目前通行的道德定义没有摆脱使道德完全主观化的倾向,未能准确阐明地揭示道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派至今为人们乐道。但关于陶渊明的形象,包括描写他的第一篇诔文《陶征士诔》在内,《宋书》《晋书》《南史》都把他当作一位纯粹的隐士,关于他文学成就的描写则寥寥无几。考证这几篇文章对陶渊明的记载以后,不难发现,造成陶渊明隐者形象的原因除了魏晋隐逸精神的高扬,以及当时文坛盛行的骈俪的文风与陶渊明的文风不一致之外,还有史书撰者个人对陶渊明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邵忠祥 《铜仁学院学报》2007,1(2):71-74,12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即学校”为今天构建终身学习理论提供了借鉴;“教学做合一”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文章在阐述三大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充分挖掘其理论的当代价值,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下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课程观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他的合乎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目标观,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的课程资源观,做中学、做中教的课程方法观等等,体现了陶行知课程观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质量标准,是翻译实践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是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尺度.翻译工作绝对不是简单地或者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的表达形式,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与原文作用对等的语言手法来表达含义.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和谐家庭教育观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针对旧中国家庭教育的诸多弊端提出:家长要树立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要尊重儿童人权,建立民主和谐;要针对儿童特点实施教育,促使身心和谐;家长以身示范,和谐一致,注重方法和谐;家庭与学校步调一致达成和谐。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和谐家庭教育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浑融的意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心境;儒、道两家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20.
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和实践 ,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学习、研究陶行知的这一理论 ,对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