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在一些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质量和宣传效果。依笔者之见,在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需要加以改进。一忌没有时代感报纸是新闻纸。报纸报道先进人物的目的,是要通过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做出的新成绩、新贡献等,起到“…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3.
正面人物宣传报道,习惯上称之为典型报道或先进人物报道,其实不是一回事。正面人物包括先进人物、新闻人物、平凡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要把握好衡量典型的尺度。典型报道对象的选择,既要注意其突出性,又要注意其代表性,还要注意其时代特征、现实意义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选择典型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设想以固定的模式去硬套,不要用非好即坏、非善即恶那么一把简单的尺子去衡量典型、裁判典型。对先进人物,衡量的尺度应该是“人”而不是“神”,  相似文献   

5.
和谐语境下典型报道的"民本"意识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新闻界》2007,(6):92-93
本文通过对新闻“三贴近“的理论诠释和典型报道的案例剖析,揭示了典型报道所蕴涵的“民本“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如何突破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报道是我国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和传统法宝,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遭遇了不少的尴尬.人们对典型报道的读解可分为三个阶段:偏好阶段、协商阶段、对抗阶段.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人们比较能接受典型报道中的先进人物报道.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阅读典型报道时赞同媒介的主导界定,但是对信息持矛盾心理,解读典型时保留了自己一定的观点.至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从某种角度讲,典型报道则受到了大众的抵抗.  相似文献   

7.
蔺洪生 《新闻导刊》2004,(5):29-29,52
近年来,郑培民、任长霞、许振超等典型报道之所以可渎可学并入耳入心,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作者将笔触延伸到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通过揭示“人之常情”,使他们的形象更为丰满、亲切、可信;通过反映多彩人生,使他们的高尚品格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也告诉我们,大胆突破以往思维定式与报道模式,在典型报道中突出先进人物人性美和人情美,不仅有利于发挥媒体的组织动员功能,而且能增强媒体的权威性与感染力,赢得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8.
李凌 《记者摇篮》2004,(8):52-52
典型报道一直是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思想工作性文体,是讴歌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从解放初的孟泰、王崇伦、史来贺,到六十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上世纪末的孔繁森、李素丽、徐虎,到今年新推出的许振超、李斌、任长霞,一大批光彩夺目的先进人物由于典型报道的推出,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现在地市报的典型经验报道较之以往呈下降的趋势,即使搞了,多数情况下读也不太关注。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地市报的读不需要经验报道,相反,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党报,地市报服务的读群绝大多数处于具体执行或操作层面上,尤其需要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借鉴方法、启发思路,问题在于我们长期沿用的典型经验报道模式主要运用典型事例“传道”而不是“传技”,用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与当前的读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需求脱节。同样是运用典型事例(案例),案例教学使用典型事例是用来“传技”的,而且卓有成效,案例写作的原则与方法对于需要面向操作的经验报道是有借鉴价值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典型来自实际,来自生活,来自群众。这些典型报道宣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落实“三贴近”结合现代受众的特点,对传统的典型报道的题材选择、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作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实现了典型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地市党报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与创新典型报道呢?中央媒体典型报道宣传成功的经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衡量典型报道成功的重要标准,更是组织典型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见闻 《新闻记者》2007,(12):103-104
抓好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典型报道包括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典型、个体典型和群体典型,等等。搞好典型报道,对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各项工作。提高党报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典型,是时代的旗帜。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的重型武器。搞好典型报道的创新,是时下提高典型报道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本期策划”专栏里,我们邀请了部分新闻界的同行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希望能给我们的新闻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曦 《新闻记者》2004,(6):43-44
在国内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中,典型报道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历史沿革来看,我国的典型报道是发端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典型示范”,师承苏联的“典型宣传”,①之后又融会了毛泽东典型思想方法及典型工作方法的产物。②目前,有关典型报道的定义很多,如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刘建明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党内宣传问题时曾指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其原义并非指典型报道,但后成为典型报道一说的来历。上世纪60年代,随着焦裕禄、雷锋、王杰、刘英俊等一批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的出现,典型报道这一形式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全民传播时代典型报道出现的传播困境,深入探讨了典型报道的“破局”之道,提出典型报道想要在全民传播时代更好地被受众悦纳,必须从调研、模式变革和审核三个方面推进典型报道自我革新;从稿件更新、属性提高和形式丰富三个方面提高典型报道传播效果;由公民、媒体和相关部门三方面联动做好典型报道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7.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先进典型的时代特征,与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模式来报道今天的典型,就会产生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般性综合报道多,鲜活典型报道少;专业术语、统计数字堆砌多,具体分析、深入解读报道少;枯燥乏味的公文语言多,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少。”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20.
典型报道是我国特有的新闻报道方式,其意义就在于结合时代特征产生一种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从而引导舆论,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典型报道在我国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强项。牛玉儒、宋渔水、任长霞、许振超、杨业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就是通过媒体鲜活、生动的典型报道让大家熟知的,起到了较好的引导、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