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豳风·七月>的作者熟知农事,熟悉农奴和领主两个对立阶级的生活,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在诗中能将农奴和领主的不同感情融为一体,因而其作者只能是农官.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分封制经济形态下,占有土地和农奴的封建主,一般称为领主.领主以分封的形式占有土地,可以使用,甚至也可以继承,但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或皇帝.领主对于农奴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可以支配农奴人身,把农奴转让、买卖等.这种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不同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变为封建主的私有财产,土地占有权演变为所有权,土地领属关系变成了所有关系,领主变成了地主.农奴也获得了人身解放,解除了对领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4.
城堡 很久很久以前,大领主(那些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力的大人物,一方面,他们保护领地里的人民;另一方面,这些被称为农奴的人民要为领主工作)会为自己建造宏大的堡垒,也就是城堡.领主常将自己的城堡作为抵御敌对领主进攻的堡垒.有些贪婪的领主会尽其所能来占领堡垒,多多益善. 如果你是拥有巨大财富的大领主,你会把城堡建在山顶还是山脚下呢?  相似文献   

5.
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庄园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于13世纪臻于极盛,但14、15世纪之后便渐趋式微,并在16世纪最终瓦解.究其原因,农奴的锐减造成庄园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继而导致庄园经营无以为继;劳役的消失,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引起经营方式的转变;此外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种种原因决定了庄园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在中世纪西欧,当城市兴起的时候,城市隶属于领主,而事实上,城市也需要领主的保护。后来城市发展了,领主对城市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因而市民和他们的领主间的矛盾逐变为尖锐化。于是发生了城市公社争取自治的运动,就是,争取脱离领主的羁绊,争取转变中世纪封建城市为中世纪自由城市的斗争。法国东北部琅城对它的领主的斗争最为激烈。这项斗争从1108年起到1331年止,延续了二百多年。下面所引基柏底的记载,只是关于琅城公社争取自治的初期历史。在琅城和在其他城市一样,主教同时是一个领主。领主和他的骑士们使用暴力,不择手段地榨取市民的财富;他们不但不断地增加苛捐杂税,而且干出“绑票”勒索、拦路抢劫的勾当。所以琅城市民宁愿向领主缴付一笔巨款,来取得自治权利,建立公社。不料,他们已缴付巨款而领主食言,又想要恢复琅城的原来地位。这就是琅城市民和领主间长期冲突的导火线。这一斗争像后来所表现的那样,是有利于法国王权的集中的;但当时,法王胖子路易第六不能看到这一点,竟然惟利是图,站在领主方面。下面文件生动地描写琅城领主对城市居民的蛮横压迫和血腥掠夺,领主和市民间阶级仇恨的深刻,市民对封建主斗争的坚决无情的态度。在本文的最后一节里,大主教所讲的一段话,应予特别注意。他引经据典来宣传农奴应对领主绝对服从的“道理”,他竭力支持封建主的权力以及农奴制度,由此可见,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里曾起着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7.
涤非 《高中生》2011,(19):16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啊!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啊!藏族人民再苦,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这是歌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的一段歌词。这首歌是1963年拍摄的电影《农奴》的插曲。《农奴》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强巴被领主旺杰收为家奴,每天给少爷朗杰当马骑。倔强的强巴从  相似文献   

8.
1547年6月伊凡四世授意,“重臣拉达”着手国内司法改革,其主要成果是《1550年法典》及其后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实施。此次改革对君主、世袭领主、修道院、封地贵族、地方行政长官、农奴等各方的经济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做出重新梳理和调整。《法典》的核心思想是打击、限制世袭领主和修道院势力,扶植封地中小贵族这支亲沙皇的新生政治力量,以树立首代沙皇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部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0.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农奴制的村社基础——以中世纪英格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解释农奴制兴衰的思路,一种认为,尽管农奴制存在管理成本高昂的固有缺陷,但其具有的某些优势足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种则认为,农奴乃是自愿为奴,因此并不存在监督管理困难的问题。从中世纪英格兰的情况来看,领主通过强化村社组织和农民相互监督,确实降低了管理成本。其他地区亦有类似现象。这些事实表明,将村社视为农奴制的重要基础,的确是解释其兴衰原因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沙木哈尔 《新读写》2010,(12):34-34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不平等也就随之产生,奴隶主和奴隶,封建领主与农奴,皇帝与平民。不平等现象如同一个周期表一样不断地在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也一直尝试着努力去减少它,甚至消除它,不知有多少农民起义、民族起义,它与不平等如同胞兄弟一样,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反抗。  相似文献   

13.
农本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由于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和西欧封建农本经济在土地所有制、农奴(农民)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和韧性,结构异常稳固,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长期延续下去的原因。西欧的领主制经济则缺乏弹性与活力而易于瓦解,有利于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一段话是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里全部阶级斗争状况的概括。对于这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危机与希望并存,研究社会转型,在今天深具意义。何谓社会转型,自有“术业有专攻”阐明,无需我们这些#1-行饶舌。可以作最基本的理解的是,社会转型不仅反映在现实变化的横断面,同时会反映在历史交替的直线面,其剧变程度,正如马克思曾经形容过的那样:“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  相似文献   

16.
西周时代土地制度的内容和性质历来就是先秦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种学术流派观点分歧争论的焦点之一。关于西周土地制度的内容,虽然学术界都认为当时存在着一定的土地分配制度,但分配的具体办法如何?土地的分配者是谁?这在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众所周知,古代土地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贵族领主将土地分配给农奴,如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也有国家政府将土地分配给其编户齐民,如中国隋唐时的“均田制”;还有由村社共同体将土地分配给共同体成员,如民主改革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17.
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发表),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中的名著之一。单就作品的标题,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批判的锋芒:从表面上看,“死魂灵”是指已死去的农奴(在俄文中,“农奴”同“魂灵”是一个词)——既然小说的内容是写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即死了的农奴的名单)的故事,当然可以用“死魂灵”作为书名;但透过作品的揭示,读者可以看到真正的“死魂灵”,却是生活在已处没落的农奴制度下的地主和官僚们。他们自认为是  相似文献   

18.
黑死病提高了农奴主体权利的享有程度,农奴土地权利不断扩大,劳动权利极大改善。黑死病改变了农奴主体权利的保障体制,国家对农奴主体权利的立场从无为到有为,在普通法开始认可和保护农奴的主体权利时,也制订劳工立法来规范农奴的劳动权利。黑死病提高了农奴的主体权利意识,农奴的主体权利意识从被压抑到释放,受男性压制的女性权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度中,对土地的经营与管理方式随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中世纪早期,领主与佃农以划分份地和劳役要求为基础形成经济和社会关系;租佃制兴起后,领主不断将自营地划分小块租与佃户,收取货币以维护稳定的经济收入.货币关系介入土地经营是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果,也促进了领主与佃农收益状况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和西欧历史都经历过领主封建制阶段,公元前11-7世纪的西周和9-15世纪的西欧均处于领主封建制时代。分封制,作为领主封建制等级结构赖以建立的形式,在领主封建制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唯此,今天将领主分封制作一番中西比较研究,以澄清西周分封制研究中的几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就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