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明 《体育科研》2003,24(5):49
运动员在高原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全方位的应激,尤其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应激表现会更明显。一方面,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训练,承受高原缺氧和运动负荷的双重刺激,会产生强烈的双重应激反应,从而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这是人们刻意创造高原训练环境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高原训练不仅是对人的生理机能的考验,而且也是对人的意志能力的一种严峻考验,它要求运动员以最大意志力来对抗高原缺氧带来的烦闷、厌恶、头昏、恶心、气力不足、不愿运动等一系列应激反应。消极的应激常会对运动员的训练产生…  相似文献   

2.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  相似文献   

3.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 (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两种负荷的迭加,造成比平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更大程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身体潜能,从而显著增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快速提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连世 《游泳》2000,(4):6-9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 ,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 ,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 ,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 ,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因此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化训练手段 ,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机体的刺激深刻 ,可望得到超量恢复 ,提高机体的机能储备。通过高原训练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机体抗缺氧和耐酸潜能及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高原训练也可以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已开始有意识的开展高原训练,并不断地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等方面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几十年来,高原训练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高原训练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待续)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自本世纪50年代,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但在运动实践中,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一直存在争议。运动生理学家也对高原训练引起机体产生的某些生理学适应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训练学及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国内外高原训练的发展情况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5,25(11):F0002-F0002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训练本身也存在不利于恢复、难以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高原训练是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下,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代偿性适应变化。通过模拟高原环境下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该训练法对于高校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游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是在缺氧环境下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机能状态,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为目的态,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称之为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中长跑的高原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好多年了,近些年国家长跑队和各省市的中长跑队伍继续着高原训练的历史。众所周知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奔跑能力,通过高原训练提高训练难度,利用高原缺氧的环境来达到生理内部负荷的改变,从而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再通过平原训练的过渡,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专项跑的能力,进而提高专项成绩,这是高原训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观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游泳运动员的感知觉、记忆和注意等作业绩效的影响,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因素对人的认知信息加工和精神性操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训练的第2 d,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明显慢于高原训练前的基础值。在高原训练初期,简单反应时、记忆力和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的一般规律可归纳为:①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一般在2000米~2700米之间,这一高度既能保持一定的训练运动量,又能达到适应和提高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②高原大气压降低而引起空气中氧分压减小,通过高原训练,运动员能增强在缺氧环境中的耐受力;③高原训练时间以3周为宜,返回平原练3周,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第21天表现出来;④我国开展高原训练,尚须加强对高原训练的认识,配备必要的科研仪器和科研人员队伍,增加高原训练的次数,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和解决高原训练的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原训练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在我国田径项目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必修课”高原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吸氧量和血色素浓度提高,增强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在国内是很少有的,而且,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训练的专家所置疑或予以否定,他们认为,只有耐力项目为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在缺氧的情况下,发展有氧能力的目的才上高原,而短跑运动员上高原,非但不能提高短跑的速度,反而会严重影响短跑的成绩,因为在缺氧的情况下,会对短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高原环境中,由于缺氧会使运动员出现负性的心境变化状态.调查国家游泳队昆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初上高原时,紧张和疲劳状态水平较高.在整个高原训练期当中,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均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而精力却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在国内是很少有的,而且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训练的专家所质疑或予以否定,他们认为,只有耐力项目为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在缺氧的情况下,发展有氧能力的目的才上高原,而短跑运动员上高原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特殊的环境会对机体产生缺氧的刺激,这对耐力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然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求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性的补充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