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第十五课。教学目的 1.让学生尝试独立地、主动地、自然地进行自然研究,锻炼学生自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研究和探讨思考,初步了解“鱼的身体和行为的特点”,“鱼为什么适合在水中生活”,“鱼为什么在水中不会淹死,离开了水反而会死”。课前准备师生自备玻璃水槽(或鱼缸)、鲤鱼、草鱼、鲫鱼、金鱼等活鱼。教师另准备幻灯片。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五课《鱼》,要求指导学生研究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鱼为什么在水里不会被淹死,离开了水反而会死?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实验、观察来研究鱼是怎样利用鳃来进行呼吸的。可是在教材、教参和有关材料上都没有这类实验资料,为此设计鱼的呼吸作用补充实验,通过该补充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鱼的纹样》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2课。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鱼,不仅因为鱼美丽,还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喜欢用鱼的纹样来装饰和美化生活,并赋予鱼丰富的文化内涵。《鱼的纹样》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前一课《海洋生物》的基础上对鱼进行描绘,通过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4.
8月7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指出,水上蚤之类的昆虫在水上行走是依靠水上漩涡。揭开这一秘密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布什(John Bush)教授及其同事。鱼和两栖动物能在水中生活,是由于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两栖动物具有相对的闭气时间,只能在水中短期生活;而鱼由于有鳃和鱼  相似文献   

5.
夏文艺 《贵州教育》2010,(17):47-47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2000年从师专进修回来担任科学教学已十载,经历了《自然》逐渐演变为《科学》的全过程。《自然》课注重老师如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课则不是这样。《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李之春 《科学课》2008,(11):34-35
教材分析 《水族的公民》是《多种多样的动物》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鱼的进一步观察研究,探究鱼的外形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关系。教材共呈现了两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鱼的外形特点,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水族的公民》是《多种多样的动物》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鱼的进一步观察研究,探究鱼的外形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关系。教材共呈现了两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鱼的外形特点,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1996年第四期胡庆宏老师在《鱼》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准备了充足的材料,组织学生对各种鱼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由此指导学生归纳出鱼的共同特征,形成鱼的概念。这部分的教学设计紧凑、流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使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1996年10月上旬,宜昌市举办了青年教师自然教学研习班,会上,来自东山小学的段淑平和康庄路小学的谭新玉两位老师都教了《鱼》这一课。会后,两位老师和市教研员李德强,就《鱼》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讨论。 李:两位老师都上了《鱼》这一课,通过课可以看出,二位老师对这一节课要引导学生建立“鱼”的概念这一目  相似文献   

10.
<正>鱼的主要特征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4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特点分散在教材中,教师讲解时容易混乱,学生也难以记忆。笔者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归纳总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身体分为  相似文献   

11.
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实验,在小学科学或自然教材中出现了多次。如《金属生锈》一课,对比铁钉在油和水中、有空气和无空气(真空)状态下哪个最先生锈;最明显的是《声音的传播》一课,要让学生们相信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这是了解声音传播特点的关键。但在教参中常介绍用抽气  相似文献   

12.
巧妙的联系     
低年级自然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一些个人卫生知识。《我们的身体》一课(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教学重点是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其中躯干、四肢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 《小学自然教学》1995年第一期“研究课”专栏,张万珍老师执教本课时有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观察鱼》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描述鱼、研究鱼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鱼,并且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苏科版小学《自然》第八册《水的浮力》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同一钩码在水中不同位置发现“物体占据水的空间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  相似文献   

15.
观察课是小学《自然》八类课型之一,而且是主要课型。例如:“植物的种子”、“植物的花”、“鱼”、“植物怎样繁殖(一)”、“春季星空”等均属这种课型。这类课的特点是:以自然条件下的事物或现象为观察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定性、定量的观察分析,然后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以《自然》第二册十一课《植物的花》为例,谈谈观察课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十一册《轮轴》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轮轴有省力作用(轮带轴转,轮直径大于轴直径,以下相同),并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课程改革的目标转向以人为本的今天,我认为《轮轴》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放在让学生经历探究轮轴作用的活动上,放在发现自然事物的规律和自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几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这一课将继续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制“蹼脚”演示器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431900)杨敏五年制小学《自然》第3册第5课《动物怎样在水中游泳》中,涉及到“为什么有蹼脚的动物适于游泳”的问题。课本中只是让学生把用手划水和用木板、塑料板划水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蹼的作用。由于只凭感觉...  相似文献   

19.
教学小学自然第三册第五课《动物怎样在水中游泳》,重点是研究鱼的运动器官各自的作用。过去,为了证明鱼是用尾和鳍游泳,要用木板夹住鱼的尾和鳍:证明鱼的各部份鳍的作用,是用剪刀分别剪去各部份鳍进行观察。以上做法是非常不妥的。一是残忍地对待小动物,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用木板,细绳等夹住鱼的尾和鳍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青蛙》的教学设计雍华小学自然常识第六册《青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两栖动物的特征。由于城市中的小学生对青蛙比较生疏,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