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觉慧是巴金代表作《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叛逆品质的五四新青年。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中的幼稚因素的体现等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作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时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巴金印象记     
我从小爱读巴金先生的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替觉新担忧,替瑞珏伤心,替鸣凤垂泪;且以少年觉慧为青春偶像,梦见自己伴随高家叛逆子弟一起,冲决罗网,迎风出峡。  相似文献   

4.
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最能显示中国人性格中叛逆一面的莫过于家族逆子,觉慧反抗封建家庭的思想武器既是单纯的又是混杂的,这样的描写很切合觉慧不成熟的性格特点,又显示着他在成长中的变化。巴金写觉慧一再说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逆子性格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6.
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新版电视剧《家》,在叙事主题上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解构了以往的封建旧礼教,这主要体现在觉新和觉慧两个人物形象上,本文从觉新、觉慧入手,重点阐释2007版电视剧《家》在主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文学的一种优秀传统,我国现代、当代文学一直把描写人物性格、塑造艺术典型作为自己美学上的一种高尚的追求。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长篇小说《家》中,以其独有的坦白、明朗、激情洋溢的艺术风格,展示了“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大家族中形形色色的青年群象、觉慧的叛逆,觉民的抗争、觉新的妥协,瑞珏的贤达等等,无不神态各异,  相似文献   

8.
小说《黄金时代》塑造的是一种个性叛逆和张扬的形象,一种“另类”和颠覆的形象,具体体现在王二和陈清扬两人的个性魅力上;还有一种与时同行、与时代同样病态的群众形象和“领导们”形象,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们的“时代狂欢”心态。且前后两种不同类型人物之间形成一定的叛逆与施虐、压制与受虐交替更迭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渭《四声猿》人物、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一些论者对《四声猿》中的分歧看法,如玉通和尚是不是正面形象、题目《四声猿》的意蕴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四声猿》是作者用以喜写悲的手法抨击社会的黑暗,发泄胸中的块垒,表现了徐渭桀骜不驯的个性和叛逆精神。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悲音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悲剧性命运,但这些女性群像又都共同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追求和谐。文章把小说中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分为哥萨克传统女性与叛逆女性两种类型,分析她们悲剧性命运之中的和谐美感及其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历史曾经记录下这样的一页:在“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激流汹涌澎湃的时代,在民主势力与封建势力决战的关头,剥削阶级家庭的后代,由于受革命和时代潮信的呼唤,看到自己的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为谋求真正的人生和幸福,奋起反抗封建家庭的迫害,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激流中去,由叛逆者而成长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巴金《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正是这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别林斯基在如何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典型时这样说过:“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生活提出自己时代的先进人物的特定的典型。只有从历史制约性的观点出发,才能正确地评论文学中的某个人物。”这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学总会有它自己特定的典型。而这个特定的典型不管在当时那个时代多么进步,也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历史制约的痕迹。这完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分析与探求觉慧性格中叛逆与局限的二重组合。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以诗集《女神》的创作为现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成功塑造了拥有水一样柔情和火一般热情的诗人形象,而《女神》也是体现"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个性的核心所在。敦厚与叛逆、东方流韵与西方浪漫、爱国情怀与科学理性的兼而有之是他"五四"时期诗歌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问世以来,觉新与觉慧这两个人物一直被人们视为在思想和性格上互相对立的艺术典型,其实,作为生活在同一家庭,相似时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家》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家》中的人物,如觉慧、鸣凤等青年反叛者的形象,觉新、梅表姐等善良、懦弱的典型,个个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巴金在《家》中,以其饱含感情的笔触,细腻、流畅的风格,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家庭的罪恶,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生动反映了封建制度由衰落走向崩溃的趋势,热情歌颂了一群年轻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鸣凤之死”选自《家》第 26章,情节相对独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在长篇小说中,情节由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组成,是作品中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中出走者的归宿主要有三种:一种以《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和《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慧为代表,离家出走后独立地生活。不过,冷清秋是物质生活独立了,而精神未得独立;觉慧是精神独立了而物质生活没有独立。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纯祖和《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全为代表,离家流浪,并在流浪中塑造了新的自我。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少祖和《旧址》中的李紫痕为代表,回归家族及其文化。这三种归宿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指归与客观历史环境对作者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光辉的良心     
原甸 《考试》2005,(11)
被称为“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巴金用他的一生,给我们铺开了一幅后封建时代中国社会的悲惨世界长卷,无论是《灭亡》、《寒夜》、《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在这些封建主义葬歌式的小说作品中,我们都感受到巴金痛苦的呐喊,孤单的探索,挥之不去的郁悒。从他的笔下走出来的一个个人物,似乎都是在阴霾而潮湿的冷雾下游动着的生灵。然而,他给读者拖引出来的一系列人物,像觉慧、觉新、鸣凤、梅表姐等新一代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地走入了几代人的心中,用人道主义和爱的温情暖和着千千万万的读者,甚至燃烧成行动的动力,化成社会的行动。中国社会大齿轮在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市化局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纪念这个出自成都的世界化名人。成都百花潭公园内以《家》的主人公觉慧的“慧”字命名的慧园,将成为巴金化博物馆的馆址。慧园修建于1988年,里面有巴金先生赠予的300多件实物、  相似文献   

19.
话剧青春     
《家》演出后不久,觉慧的饰演者张朋带着我们共同的心愿,到北京见到了曹禺。曹禺在病床上为剧社亲笔题了个名,名字叫“楚魂”—  相似文献   

20.
一、从"这不是一只烟斗"谈起1929年,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画了一幅名为《形象的叛逆》的画,画面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烟斗,而画面下方则写了一行法文:"这不是一只烟斗"。几年以后,马格利特又画了一幅更具迷惑性的作品,题为《双重之谜》,画面的左上方有一个悬浮着的烟斗形象,右下方立着一个画架,上面摆着一幅画,就是1929年的那幅《形象的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