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英雄、美人、落梅、镜子……怎么看怎么像历史言情小说里的段子,或者说还有点像武侠,冲冠为红颜或白马啸西风。诗中写了一个女子,写了后悔一生的事情,写了让人无言或让人疯狂的美丽,写了梅花,写了一条河,写了另一岸,写了遥望,写了近看,写了镜子里面,写了镜子外面。他究竟写了什么、说了什么,究竟把什么藏在诗中,没有明说,却又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字句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人们对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的向往之情,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写爱国诗词为专长,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属于农村田园风  相似文献   

3.
正秋风渐凉,一抹秋阳洒南窗。我喜欢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手翻长卷,闲读纳兰词,情思缱绻里,让人感觉秋色更深更浓了。纳兰性德是清朝的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他一生淡泊名利、爱交友、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清新婉丽,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一生写下许多不朽的词作,他的词作中,有很多写秋、感秋、怀秋、悲秋的词,读来令人神思渺渺中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五年,全词以“沁园春”为词牌,以“长沙”为题,壮写祖国辽阔大地之美景,进而引发出感慨,自然而然地提出“谁主沉浮”的没问。紧接着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发了报效祖国之豪情。那胸怀、壮志,激荡人心,令人敬佩不已,不愧为一代伟人。 这首词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在于词人高超的表现艺术,更在于他不同于常人的眼光、胸怀、志气。 上阙写景,写的是秋景,但毫无古人那种悲秋之感和凄凉萧索之气,而是充满生机,绚丽蓬勃。请看词人是站在什么地方、怎样来观看秋景的:是站在了橘子洲头“一个词人非…  相似文献   

5.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令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今昔巨变黍离之悲。在朗诵充分的前提下,学习词作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了解词人写什么,怎么写,抓意象,品意境,明情感,深切的感受词人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7.
古代词人多写离愁别绪,哀婉柔靡之愁。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睛,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了较高的审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序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与之是两宋之交词坛上有着特殊经历的一位词人.他在建炎初,上<中兴十策>,有着血气方刚、名震一时的作为,后来秦桧当国,他趋附求进,留下了阿谀逢迎、中伤善类的劣迹.秦栓死后.他被贬岭南,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一生的跌宕起伏与秦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写无定法、不拘一格的,应该是情之所至,思之所到的。而初写散文的人还没有那么敏锐的感觉、缺乏成熟的笔法,没有优美的语言,他需要有一些简单的规则入格,就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一样,此文仅告诉一些基本的走法,给初写散文的人寻一处渡口,架一座桥梁。让文学爱好者能有机会跨入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历代词人和诗人在写中秋词或怀乡诗时都无不是怀着浓浓的乡愁.苏轼这里的几首中秋词写作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无不是怀着乡愁在寻找他的精神家园和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早期词作中对花、水等生态元素的描绘,多与作者当时轻松愉悦的心境相映衬,从而表现自己活泼烂漫的闺中生活之乐和结婚之初的幸福感触。而早在南渡前夕,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就似乎出现了裂痕,在相应的文学创作中,同样写花写水,背后所寄寓的情感和心态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小山词》名传千古,大放异彩。其词多写人生的离合悲欢,抒相思离别之情,基调感伤而深婉。而词中大量运用的"楼"意象则更是引人注目,这些楼意象随着词人视角的不断发展变化,由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实体转变为一个积淀着丰富情感意蕴,展现词人内在心灵世界的文学审美意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词人多写离悉别绪,衣婉柔靡之悉。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情,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艳词。他的艳词主要描写了歌妓这个群体对真诚爱情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她们的相思之苦;同时也写了她们对正常生活的渴盼,写了她们渴望摆脱“贱民”身份的愿望。除此之外,词人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歌妓的同情之意,以及对某些歌妓的爱恋之情。  相似文献   

17.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从表情方式切入,对比分析了北宋初词人柳永与北宋末词人周邦彦二人词作不同的特点:柳词侧重于实说,直陈其事,直言其情,抒发具有震动感的一己之情怀。周词在柳词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变革,更多的是托物寄兴,体物缘情,笔致委婉,寄托遥深,让人感到里面有一种深远杳渺、难以指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少妇时期,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负笈远游,重阳佳节又至,李清照写此词以表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因病离去,过着颠沛流离孤苦的生活.作此词时,易安已经53岁,半生的孤苦无依,让词人愁绪满腹,这种家国之恨已不是能用简简单单的"愁"字能够概括的了.  相似文献   

20.
陈洵是清末民初岭南著名词人,临桂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不仅和况周颐并称,而且和黄节诗歌对举传世.他一生布衣,未曾居庙堂之高,但却忧生念乱,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情结.他作词重比兴寄托,以“留”达妙境,重视情感表达的含蓄委婉和典律精工,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深沉的忧时念乱之情或寄托于物象摹写,或触感于节序变化,或托之于美人香草,展示了一位远离朝堂的布衣词人的黍离之悲,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