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汉代文人诗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贵族妇女悲剧命运形象、平民女子勤劳、独立的形象、文人诗笔下的思妇形象。汉代文人诗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在于,她们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是汉代妇女处境的真实显现。  相似文献   

3.
李白女性诗、咏侠诗对两性形象大量、广泛的展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别研究的个案.女性诗中的各类女性存在暴露出一种性别规范的暴力.而咏侠诗中对侠客形象的暴力操演则构筑了普遍性的男性主体.性别与暴力的逻辑转换,有效说明了两者深层的同构.因此颠覆男/女二元逻辑的前提在于,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性别身份仅仅是一种建构性、开放性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王军 《考试周刊》2007,(37):125-126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诗歌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作者用唯美的笔法来塑造这些女性形象,但是李商隐诗中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们或是红颜薄命,过早地香消玉殒;或是内心抑郁不平,过着孤独苦闷的生活。这是由于作者仕途不顺的郁结和爱情不幸的痛苦共同作用的结果。诗中这些女性形象的内涵正是作者在爱情与理想的追求落空后感伤情怀的寄托!  相似文献   

5.
《伯兮》是《诗经》中思妇诗的名篇,它因描绘了独特的女性形象和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与《诗经》中其他的闺怨、思妇诗相区别。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批评中关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的一些理论来重新分析解读《伯兮》,并试图从中国上古伏羲女娲的神话和历代文人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中找寻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孤独的刈麦女》和《毁了的村舍》三首诗入手,着力分析华氏诗中体现的女性美。通过与古典主义诗歌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对华氏诗中女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净化作用及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氓》是一首较早的弃妇诗,此诗将弃妇置于生活之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里,在与氓的对比、冲突中,揭示其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并以塑造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为手段,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制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盛唐论及妇女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的妇女诗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但由于诗人未能摆脱传统男权社会文化的桎梏,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完全是妇女真实情感及生活的再现,而是女性形象在男权意识和思维模式中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盛唐时期的王昌龄和晚唐的李商隐作为诗坛的绝顶人物,他们诗中都有叙写女性形象的诗篇,本文将从他们诗篇中的女性身份、作者的写作视角、作者的写作视域、作者叙写女性形象所涉及的主要意象等角度来阐释他们诗篇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词作为一门言情艺术,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多,女性形象刻画精妙。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整个古典诗的背景下来看,会更加突出。诗作为一门被士大夫奉为正统的艺术,很少写到爱情、相思一类的题材。而词由于被人视为“诗余”,“小道”却反而在爱情、儿女之情的表现上,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解放了思想,松开了手脚,使宋词呈现出女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唐代有大量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农民诗通过对不同处境的女性生活的描写,给世人展示了下层女性的种种生活风貌,从而使这类女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作品涉及女性题材的诗、赋、赞、乐府等共有30余篇。其中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或形貌妍丽,或气质高贵,或德才兼备,或独怨不遇,这些女性形象体现的独特魅力,同作者的个人遭遇及魏晋审美风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雅词中描写了一些贵族女性形象,她们端庄凝重、不怒不怨,和其它词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的区别。欧阳修描绘此类女性如此成功的原因与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名家影响、中国文人传统"男子作闺音"的心态以及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女性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恋爱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至后汉,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歇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18.
<正>自《诗经》《楚辞》而下,《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诗、六朝诗歌中的女性题材诗,形成了中国这个诗歌国度的一大传统母题,而"思妇""弃妇""美人""仙女""妻子"等形象又是其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生动活鲜的形象。被宋代王安石评为"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的"诗仙"李白,作有女性题材诗150多首,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传统在盛唐最有力的继承者。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明显的研究阵地对应  相似文献   

19.
词与诗相比,更具备几分阴柔气质,这与词中大量的女性形象描写是分不开的。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以男性视角出之,与男性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自身写照。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这与男性女性无关,而是封建时代强加给人们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正 《现代语文》2007,(3):88-88
舒婷的《致橡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名篇佳作。这首诗曾入选多种诗歌选本乃至中学教材。但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被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舒婷第一次将这种意识用诗歌这一形式优美畅达的表现出来,这在中国当代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舒婷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以木棉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实现了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颠覆和消解,并使诗中的女性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和男性世界展开了平等的对话,彻底抛弃了旧的封建男女地位关系的价值评判体系,对新时代男女平等观念的树立产生了莺大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