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学生及学生优秀的表现固然讨人喜欢,然而对于后进学生及学生不良的表现,尤其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发现、去分析、去挖掘、去引导。很多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恨铁不成刚",对他们多的是挑剔,是苛求,是呵斥。本来是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2.
苗艳 《教书育人》2011,(10):57-5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儿童自己的行为。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每一节课都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其独立地去看、去感觉、去触摸、去寻找、去发现。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于咬文嚼字,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通过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明确。及时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实验、去猜测、去验证、去推理、去交流,使得学生在不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波 《新疆教育》2012,(11):47-4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一般学生对此没有学习兴趣的。而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读、去思、去看,做到耳到、手到、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科学课》1985,(2)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则十分有益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的这种“创造”和“发现”虽然不一定是有客观价值的创造和发现,大多数是学生主观的再创造和再发现。但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创造、新的发现。学生以小发明家、小科学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探究"生活实践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这中间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去运用。作为老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这些平台,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这也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依据教材特点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1.
责任担当: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一种生存实践,于是,学习者勇于担当自己的学习责任便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条件。为此,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学生知道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值得去做,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做、切实地去做,为自己和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也是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期待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形式、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把过去许多由教师做的事交给学生去说、去读、去唱、去品、去写、去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有效的设问和质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设问,能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效质疑,才会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迎接思维挑战。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阵地,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乐园,课堂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需要阅读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阅读,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演绎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育需要我们去培植、孕育、去创设环境,给学生以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良好道德的形成不仅是让学生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这样才能将道德深植于孩子的心田,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李小康 《考试周刊》2011,(11):230-231
班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去感染、去关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只有用耐心和爱心去对待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只有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随时质疑,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才能把阅读教学变为学生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的是求知欲,发展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需要表达能力强的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尚有欠缺,需要我们老师去教育、去培养、去提高,从而为国家输送有用的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提高:一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积累词语;三是训练学生的口才,来达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心去悟,即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眼去审视美,用脑去思考美,用口去再现美,用手去创造美。从读、问、写、思、品五方面来建构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塑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