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e—learning(字化学习)进入2.0时代,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及点对点(P2P)工具,学习者突破了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数字图书馆加上e—learning造就了终身学习的理想平台。通过数字图书馆在e—learning领域的应用,展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learning2.0的无限潜力。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E—learning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课的特殊情况,认为建立教学网站,实践E—learning的教学设计,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协同学习、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流行的e-1earning学习标准SCORM及学习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在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微元的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本文首先在对学习微元的粒度和结构定义的基础上,对学习微元的制作与发布、资源的组织与检索、课程内容聚合等过程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应用原型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学习资源内部耦合程度,以主题搜索引擎模式构建学习资源,为e—learning资源共享与知识融合提供开放的支撑环境,为基于知识的学习资源集成研究提供了灵活的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4.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化信息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流,而且以e—science、e—learning、e—business和e—government为代表的信息环境正带来新的用户需求、用户行为和用户信息应用机制。同时,以OpenAccess为代表的新型学术信息交流模式,以GoogleScholar/Print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服务机制,以及以InstituteRepositories为代表的机构知识交流与保存平台,都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会。面对这种信息环境持续不断的变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信息成为主流资源,网络服务成为基本形式后,图书馆、情报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资源与服务,加强与e—Science/e—learning的融合,营造基于用户的知识学习与创造平台,构建资源共享体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虚拟教室是网络教育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虚拟教室系统的不足,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将流媒体技术引入虚拟教室开发当中,对流媒体技术下的虚拟教室协作学习实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分析了虚拟教室系统的体系结构、同步机制的实现等关键技术.并设计实现了适合面向中小企业E—learning的虚拟教室系统,对未来中小企业的E—learning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慧荣  孙坦  黄国彬 《图书馆杂志》2006,25(8):46-51,71
应对e—Science需求、建设,面向e—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图书馆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DILIGENT是欧盟于2004年启动的虚拟数字图书馆原型项目。本文通过分析DILIGENT的建设方案,探讨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8.
“导—学”协同教学与混合型学习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探索基于综合网络的“导—学”协同教学模式的同时,为适应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开放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基于现代综合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优化学习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混合型学习模式,并指出“导—学”协同教学模式中混合型学习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球领先的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SirsiDynix公司发布了它的在线图书馆编目解决系统--Symphony电子图书馆(SirsiDynix Symphony e—Library?)。该产品的运行环境是SirsiDynix Symphony3.2.1。Symphony电子图书馆系统强大而简单的解决方案给图书馆及用户带来了便利。它的整体构架类似SirsiDynix Enterprise?,因而用户可以很快适应这个新系统。另外,它的界面简洁,能够快速搜索。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智慧发展理念,推动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文章从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的内涵出发,以培生、麦格劳-希尔、圣智为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发展模式,探讨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发展路径。研究指出,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的发展方向是智慧出版,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的落脚点和价值追求是智慧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出版智慧化应以智慧理念为引领,优化重构高等教育出版业务;开发智能产品服务,面向教学活动全过程搭建智慧学习环境;更新传统教法学法,为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创新智慧教学方法;突破已有框架限制,为多维度评价教学成果开展智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教育4.0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解决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差距的问题,在数据联通的基础上,它通过营造跨越融合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建构主义和非正式学习理论从协同和全时空知识服务的角度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在前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实现途径的思路,同时展开了局部实践,并不断总结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以期为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11,(6):64-64
世界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和学习技术供应商培生集团(Pearson)近日宣布,它们与谷歌合作推出了颠覆性的免费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management system,LMS)OpenClass。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以协作式学习模式在高校兴起为背景,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学生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和重要分支。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等几大方面阐述了建构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原则和应思考的问题。表明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引人入胜的实体环境是其构建的基础,基于社区生态特征的虚拟协同环境是其构建的重要部分,跨学科和跨部门协同的支持环境是其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9日,“e—Portfolios的有效实践”一书利兹推出,这是JISC有效实践活动系列的最新指南。这一出版物探讨了e—portfolios在支持学习方面的实践情况。它与e—portfolios,Kit4一起推出,后者是由JISC的infoNet所创建的,涵盖了e—portfolio使用的主要驱动力、目的、过程、观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e-Science的特点及文献情报机构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国彬  孙坦 《图书馆杂志》2005,24(9):22-24,15
e—Science的出现,不仅会给整个科研协作模式带来彻底性的影响,更是给文献情报机构带来发展的契机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e—Science的发展特点,指出文献情报机构针对目前国内e-Science的发展现状而须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就是给与e—Science密切相关的决策机构与科研机构提供国外在e—Science建设方面的管理经验与运作模式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等教育由规模化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对高等教育文献保障提出了创新馆藏资源体系、变革图书馆评估方法、消除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新要求。文章在总结以3C为代表的国家级文献保障项目成就,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应朝全面填补资源体系的空白与短板、构建协同协作的学术信息服务平台、筹建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公共基础设施、拓展开放的跨界协同协作体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支持视域下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融入一流学科发展内涵、树立问题意识与协同发展理念的学科服务创新探索。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发展目标、教学教改问题需求,嵌入用户教与学的情境之中,有重点、分层次地实现学习支持的导学、促学、助学职能,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将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引入教育语义网环境下的个性化E-learning系统。探讨了个性化E-learning系统在SOA方案下的核心问题,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教育语义技术的SOA解决方案。根据此方案进行开发学习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异构学习系统和各种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发展模式研究,Web整合的应用研究,文本内容分析复合模型及其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空间研究,数字图书馆若干评价指标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SPARC日本分部主办的“站在数字信息巨人的肩膀上:机构知识库、e—Science及学术信息交流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12月18—1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聘请的专家之间进行讨论,了解彼此对于学术信息交流的未来前景的看法,通过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探索寻找到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