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玉荣 《陕西教育》2011,(12):40-40
朗读。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可是.所有的“朗读”都值得肯定吗?在此我有三个疑惑:  相似文献   

2.
王娟 《考试周刊》2013,(26):57-57
<正>所谓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是语文教学中一项经常而且重要的训练。朗读有利于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有利于领悟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朗读,作为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它既是我们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又是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南宋大儒朱熹十分推崇朗读法,他把它作为做学问的不二法门写进了《朱子读书法》中,并且对朗读的态势作了严格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一字,不可倒一字。”可见朗读在传统教学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朗读的几个要点,来阐述阅读的要点,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导学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朗读教学”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界定“朗读”的内涵。此处所说的朗读,指的是一种课堂教与学的行为,而不是舞台艺术的“美声”朗读表演行为。 朗读是一种语言能力,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典型形式,那么,朗读就是阅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实,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一种需要发出声音的阅读方式,无疑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的起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人表达能力提升的前提.试想,一个连朗读也极其不流利的人,他的阅读和交流又能如何进行呢?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专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从课程设置上可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在实践形式上有朗读与默读之分。 朗读与默读 朗读能使读者形成正确的语感,即然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那么首先眼睛必须准确捕捉文字信号、并注意其拼写发音及整个句子的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发出的语音,对大脑产生刺激,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便是语感,朗读越多,语感就越强。 朗读有助于记忆单词,朗读是一种眼、脑及发音器官行用的实践,通过熟读记生词,是运动记忆过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朗读教学"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界定"朗读"的内涵。此处所说的朗读,指的是一种课堂教与学的行为,而不是舞台艺术的"美声"朗读表演行为。朗读是一种语言能力,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典型形式,那么,朗读就是阅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实,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凡是教学过语文课的老师都明白: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自清老先生在《论朗读》这篇论著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它。"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也非常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常抓不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8.
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 0 0余年的古代阅读教学 ,植根于我们汉民族语言文字之中 ,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以汉语为母语进行阅读教学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 ,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借鉴之一 :重视朗读。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朱熹对朗读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 :“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训学斋规》)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朗读 ?第一 ,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反复朗读…  相似文献   

19.
<正>宋代大学者朱熹曾指出:"凡读书……须要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只是要主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不难看出古人对朗读的重视及对朗读作用的认识。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典文学作品和前辈文学大师的作品中,都不乏对书斋里、课堂上琅琅书声的生动描绘。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学习语文,朗读最重要。可是,这些年,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中考、高考指  相似文献   

20.
朗读作为一种口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最基本技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中专教学中的朗读与阅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朗读与阅读密切相关会阅读首先要学会朗读。阅读是一种默读,尽管阅读的文字是无声的,但它在默读者心中是有声的。默读能力要通过朗读来提高。朗读是把声音形象地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视觉听觉要统一协调,使声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联系。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建立语音。朗读流畅的学生不仅语速快,反应也敏捷,其思维速度基本上可与读速同步。所以朗读能够提高读速。二、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