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为清帝子们编写的一部识字读本。据唐朝人李绰的(尚书故实》说:“梁武教诸王书,令段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日:‘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段话把(千字文》成篇的前因后果及全部经过,叙述得非常详尽和生动。唐人韦纲的(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几乎与此完全相同,(太平御览)文部也有与此基本相同的说法。(千字文)形式整齐,通篇以四言写成,凡250句,共计1000字,所以称之为(千字文)。全…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3 000余种,有许多不见于各家著录。其中有金代散佚诗文九篇,失收于《全辽金文》,迻录于此,以补不足,以增其美。  相似文献   

3.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明刻《文式》残本与《历代文话》所收录曾鼎《文式》文字上大体相同,但在公私书目中都无著录,其作者、内容及其版本流传多有分歧,通过考察,其版本都源于明初赵撝谦《学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石刻著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刻文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丰富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它坚固耐久,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其文字内容比传抄转印的古籍更为可靠,这对了解古代石刻的著录情况,无疑颇有裨益。在石刻产生不久后,古代文人就开始了对各地石刻的著录、引用和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身——中国金石学,实际上是从石刻的研究与著录起步前行的。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王伐纣,飞廉为纣石北方,……得石棺铭。”虽然这只是司马迁记录下来的一个古代传说,但它可能表明了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石刻的存在。先秦典籍《墨子》的《尚贤》有:“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记述,秦朝的琅玡台刻石文中写道:“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  相似文献   

5.
《宝刻类编》作者不明,成书于南宋末,是一本以人系碑的石刻目录书籍。其书虽有明代抄本存世,却久不见著录,几近于亡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后,其书经过私人录副与民间传抄,直至刘喜海将其付梓。本文著录经眼的《宝刻类编》诸抄本与刻本,并就其版本间关系进行初步梳理。其抄本綦多,关系模糊,以知不足斋批抄本与重抄李文藻本最为重要。其刻本则一脉相承,自刘喜海刻本始,经《粤雅堂丛书》而至《丛书集成新编》本。在著录并梳理版本的基础上,本文对《宝刻类编》整理工作的底本、参校本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翟艳芳 《图书馆学刊》2014,(11):104-107
明朝遗民文人顾苓在明亡后隐居苏州塔影园,其著述所存不多,且多以稿本、抄本形式流传。大连图书馆藏《塔影园集》抄本二种:一为陈乾题跋本,一为章钰题跋本,这两种版本的《塔影园集》均不见于各家书目著录。  相似文献   

7.
文献目录著录标准化是图书情报工作手段现代化的基础。它的重要意义,屡有专文论及,在此勿庸赘述。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主要成果: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文献目录著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从提出到修改,从建议稿到送审犒,几经变化,三易其稿。现在仍作为草案,征求意见,等待批准。本文仅就《标准》的产生以及它的内容和问题略作介  相似文献   

8.
(八)史评1.“史评”类目的设立与史评体史书评论、考辨史事与史书的专门著作,称为史评体史书。“史评”作为史部类目,是南宋晁公武私撰书目《郡斋读书志》首先设立的。类内著录图书二十三部,视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评论著作,如刘知几《史通》、吕大忠《吕氏前汉论》、杨桔甫《三国人物论》等;二是考辨著作,如刘放《东汉刊误》、吴旗《唐书辨证》与《五代史纂误》等;三是注释著作,如司马贞《史记索隐》、窦苹《唐书音计卜等。晁氏之前,注释类著作,大都随本书著录;评论与考辨著作,或随本书著录,或著录于“杂史类”。如《…  相似文献   

9.
沈周《桃花书屋图》轴,系20世纪80年代由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时隔3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末举办了"名家珍品集萃—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使此图得以与公众见面。据有关文献对于沈周《桃花书屋图》的著录,署款沈周的《桃花书屋图》在历史上曾出现两个版本。目前所见"国博本"《桃花书屋图》最早由明代李日华著录,之后百年隐于民间,流传过程不详,清中期重见于钱载著录,后入藏怡亲王府,其后流传有序。而另一版本的《桃花书屋图》先后被明汪砢玉、清卞永誉以及安岐等人著录,清中期之后则不见踪迹。综观"国博本"《桃花书屋图》的笔墨与用纸,当属沈周画作无疑。另一版本《桃花书屋图》至今下落不明,以现有资料而言,无法判断其真伪,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田文清 《图书馆杂志》1990,9(3):21-24,10
自1983年底《图书馆学通讯》公布了《文献著录总则》以来,“图书馆目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创立新的理论,制定新的著录规则,固然十分重要,而研究旧有的东西,从中探索它与新东西的联系;研究由旧向新的过渡,由昔至今的演变,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所称“四大著录”是指传统著录,标准著录、基本著录和辅助著录。所探讨的内容则是在由传统著录向标准著录过渡的演变中,基本著录与辅助著录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现实状态。在传统著录中,对于著录方法,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划分,如表一。  相似文献   

11.
《走向著录标准》(《TOWARD DESCRIPTIVE STANDARDS》) 《走向著录标准》,加拿大档案工作者联合会档案著录工作组编写,1985年12月于渥太华出版,共192页。 本书在序言中简要介绍了档案著录标准工作组成立的背景及开展工作的情况,概述了本书的内容并加以评价。序言认为,《走向著录标准》一书为加拿大档案著录标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著录标准的内容。论述了著录要以本国档案工作的传统和现行实践为基础的必要性;详尽解释了“著录”及“标准”两个概念的含义;提出了实现著录标准化对编制检索工具的要求。第二部分:现有的标准。这部分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客观著录原则谈规范控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客观著录的意义与局限档案著录是档案检索的基础。建立健全档案检索系统 ,开展档案的报道与交流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必须推行档案著录标准化。为此 ,早在 1 985年 ,我国就制定并颁布了档案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与其他著录文献相比 ,《规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了档案著录项目、格式的统一 ,二是体现了档案的客观著录原则。所谓客观著录 ,即在编制档案目录时 ,所记录和揭示的各项内容 ,应是被著录档案本身各项特征的直接反映。这一原则自始至终贯穿于《规则》之中。这从以下几点可…  相似文献   

13.
《档案著录规则》适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档案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开展著录工作的一部基本技术规范。该《规则》颁布至今虽已有二十余年,但其在实际推广运用过程中却一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实践经验不足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理论上缺乏深层次的探讨恐怕才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规则》的适用性谈些肤浅认识。《1.规则》是档案著录的一部“总则”,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类档案的著录。之所以说《规则》是档案著录的一“部总则”,是因为它对档案著录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著录项…  相似文献   

14.
档案著录的内容(二)4、著录格式。它是指条目内各个著录事项的组织、排列顺序及其表示的方法。著录格式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段落式,一种为表格式。段落式又可分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和段落式空格法。《档案著录规则》推荐的著录格式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是将全部著录项目划分成几个著录段落,同一著录段落不同项目之间,同一项目内不同小项之间,均有特定的标识符号分隔。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共二百卷,它是《四库全书》的解题目录。《总目》与《四库全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台湾学者杨晋龙所说: 《总目》和《全书》是连体婴,无法截然二分。同时《全书》的内容是一本一本成形的书,为何要著录或舍弃这些书?著录的书有那些版本、内容上的问题?存目的书何以不被收录等等及《全书》无法说明的事实,都得靠《总目》来说明解释;而且二者的弃取原则、评价标准,也并无差别……就书的内容而言,《全书》没有《总目》“存目”一类的书,所以两者有些差别;就其主旨而言,两书是二而一,《总目》隶属于  相似文献   

16.
贾谊赋作的流传与《新书》关系怎样,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贾谊《新书》正文含有其赋作,陈氏所见本已失传,它对后世版本有什么影响,笔者在此试图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9-21
《期刊编排格式》1规定,期刊应当在每期固定位置登载版权标志,其内容包括期刊出版的年卷期等信息。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国标)也指出:“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2由此可见,年卷期和页码信息是参考文献检索的重要内容,其准确著录利于读者的溯源和查证。作者引用连续性出版物析出文献时,应该按照著录规范,准确著录出版物的年、卷、期及页码等信息;国标对“析出文献”的著录也有详细的规定。2然而,翻阅近年来出版的农业学报,常有卷、期等相关信息遗漏或著录不规范现象。笔者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参考文献表中卷期页码的著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页码著录信息不规范、卷信息缺失及卷期信息著录不规范的原因,提出了卷信息不宜省略、规范著录引文页码和卷期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播,一首名为《见与不见》的小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 1年3月,此诗的原著作者谈笑靖发现,她于2007年5月创作且首发于自己微博的《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又名《见与不见》)出现在了2010年9月珠海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上,而且此书中注明该诗为仓央嘉措所著.原告谈笑靖以被告珠海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其作品、侵犯其署名权、复制权和发行权,被告王府井书店侵犯其发行权为由,诉请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201 1年1 1月,东城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珠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停止出版发行含有《见与不见》内容的图书《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停止销售含有《见与不见》内容的图书《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著录了《荟要》所收每一部图书的版本和校对所参照的版本。与此前的其他书目相比,《荟要总目》的内容更为简单明了,在著录形式上作了进一步的统一,语言更为规范,形式更为规整。《荟要总目》是一部重要的具有创置性并且具有独立性质的版本书目。《荟要总目》的版本著录对《荟要提要》与《总目》的版本著录都有一定影响。对《荟要总目》的版本学价值有必要重新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的作者等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著录内容的比较,可知十二卷本的作者当为吕本中,而三十卷本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十二卷本可能亡于宋元之际。对《春秋集解》作者问题的考辨,实可上溯到朱彝尊对其作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