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考试周刊》2011,(79):234-235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现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接触和观察。要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就要改掉过去那种只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忽视艺术感受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就要充分利用每一节录课,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音乐素质的  相似文献   

2.
张鹏 《黑河教育》2011,(2):32-32
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没有兴趣,就点不燃求知的火花;没有兴趣,就唤不起探究的欲望;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有创新的意识。学生如果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也就有了专注知识的心向,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中,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张振义 《文教资料》2010,(20):161-162
创新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魅力吸引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创新;通过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使学生学会变通地独特地解决问题;开展以实践为核心的自主性、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参与实践,突出启发创新,突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将来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一培养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5.
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通用技术教学相结合,以教材内容为载体,通过教师积极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掌握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方案、制作模型。举办科技活动,形成学校整体的创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创新,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地理学科一向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要提高地理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一、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地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如,上课时允许学生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可在以下四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创设新型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欲望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主动地探新求异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的。因此,教师应当在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育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接受与认可体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发挥体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以满足新时期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就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它通过调动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对体育的喜爱,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巧用兴趣教学法,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物"的因素,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教师要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积极地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激趣艺术的探索和运用。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没有兴趣 ,就点不燃求知的火花 ;没有兴趣 ,就唤不起探究的欲望 ;没有兴趣 ,就谈不上有创新的意识。学生如果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 ,也就有了专注知识的心向 ,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以积极的情感 ,去探索 ,去实践 ,去创新。因此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讲究把握数学课堂教学兴趣点的艺术。一、课始抓准激趣点夸美纽斯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上课伊始就充满趣味 ,让学生兴趣盎然 ,就可以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育人…  相似文献   

13.
刘艳 《考试周刊》2014,(7):104-104
<正>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学生如果对英语产生兴趣,就会出现积极的、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有了学习兴趣,还要有创新精神。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1.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将比那些缺乏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  相似文献   

14.
顾阿艳 《成才之路》2012,(16):19-19
正课堂教学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想使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而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引导手段。我认为提问如能做到激发兴趣、因势利导、引导求异、鼓励想象,就能对培养创新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直观教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开掘学生大脑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创新兴趣和热情。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美术课程标准进行的改革,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转向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美术,在兴趣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与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对人在学习、科技创新等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积极主动性,能使学生勤奋刻苦、知难而进、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创设学习情景,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欲。利用学习目标来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时机恰当地表扬、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体会创新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创设学习情景,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欲。利用学习目标来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时机恰当地表扬、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体会创新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速,学生兴趣发展因素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实施教学计划的核心出发点。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兴趣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观,打开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富有创新意识、学习行为良好的人。教师应积极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措施,实现专业教学与兴趣引导的统一。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以数学知识系统与学科教学特点为依托,以学生发展规律与兴趣因素为出发点,多角度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