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消费愈演愈烈。有关专家认为,家长扭曲的爱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种畸形消费。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最终导致“寄生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也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人们普遍对教育前景看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及《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发表更使人们对教育信心百倍。然而,正当人们过分乐观之时,《世界教育危机》的警告震动了国际教育界,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广泛的争论与反思。那么,世界出现了哪些教育危机?这些危机对我国有何启示2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世界教育的种种危机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ICED)副主席菲力浦·孔布斯(philip. H.Coombs)在1967年首次向世人发出了教育出现危…  相似文献   

3.
危机式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生存危机的介绍,让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生存危机感,进而能够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该有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形式。当文化和科学理论不断充斥着现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面对社会生存危机的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近乎于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高屋建瓴的理想国式教育。  相似文献   

4.
姜元涛 《教育科学》2012,28(3):93-96
玛莎·纳斯鲍姆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具有世界意识、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公民实践的人,"世界公民"需要通过人文学科、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对公民教育实践以及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著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广为认可的说法:“婴儿出生时是弱小的,尚不完善、成熟的,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他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与潜能。”这句话常被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解为“我们可以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品质,使之成材,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因此甚至在当前涌现不少“早期教育加速工程”、“小太阳工程”、“零岁方案”等力图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全面能力的机构。然而“可能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性是否就意味着在儿童期儿童任何方面的能力都可以获得,儿童可以成为一个“完人”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世界公民”最旱蕴育于古希腊哲学中,经过夸美纽斯、康德等人,不断将“世界公民”思想融入教育思想的努力尝试。在20世纪中期,世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世界公民教育”,使得“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最终正式生成。  相似文献   

7.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世界公民"最早蕴育于古希腊哲学中,经过夸美纽斯、康德等人,不断将"世界公民"思想融入教育思想的努力尝试。在20世纪中期,世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世界公民教育",使得"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最终正式生成。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就是身处教育关系之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教育存在中“人”的缺席,由于对“意义”的漠视,今天的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危机之中,隐匿了自身的本真状态而变得不是它自身。那么,分析当今教育“意义”危机的表现,重新思考和阐释教育意义迷失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探索出教育走出“意义”危机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比重很大,很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在农村。因此,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关注农村教育现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刻不容缓的重任。在农村教育中,农村教师问题、农村学生问题、农村学校问题,被称为教育“三农”问题。当前我国教育“三农”问题较为突出。下面就此话题和大家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根据他的阅历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的反思,提出教育应当教出"21世纪人",即"世界市民",并认真思考了培养"世界市民"的手段和模式。"世界市民"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民族国家或者地域的界限,是对全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世界性"特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已经从民族国家性认同向全球性认同的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12.
论文揭示了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情况,根据创业教育的内容,着重探讨了创业教育PBL模式中“问题”的实质、两种来源和四条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凸显。由于环境、气候、人口、宗教等全球性问题仅靠一国无法解决,世界公民教育思潮逐渐兴起。但是,公民资格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世界公民"资格却缺乏与之有效相连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梳理"世界公民"的资格、权利、义务、参与、载体等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谁来赋予我们‘世界公民’资格"这一世界公民教育合理性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问题解决”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问题解决”是当前数学教育中的热点之一,但这一过程出现的5个问题值得反思:如何界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问题解决”内涵;“问题解决”与“问题提出”谁更具紧迫性;“问题解决”有异化为“题海战术”的危险;‘问题解决”是否就是解决“实际应用”;我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5.
本借鉴训诂学、汉字化学的思路,以汉字证化的角度,尝试解读“学习”“教育”这两则教育术语中四个汉字在构形中所携带的化信息,探知先民的教育观念,思考教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毅 《高教研究》2010,26(2):27-30
高校的“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比较突出,“缺陷”与“特长”并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学生”;通过提升“问题学生”的“软实力”、加强跟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性成长档案袋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只有客观审视大学生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帮助大学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社会理论中的文化缓冲带理论和哲学、教育学中的常人、真人理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联结两个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的别样通道,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和转向。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创新中的"减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大力实施教育创新的背景中,力求理性地把握和持续推进“减负”创新,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克服对“减负”理论认识的简单化与片面化.理性确定“减负”的内涵;客观评价“减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竞争性是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深层重要原因;把握“减负”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广泛性。  相似文献   

19.
学龄前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中,“五个特别关注”的第二点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思路’问题”。“思路”是什么?它为什么值得“特别关注”?从家长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去“关注”它?这些问题在一般家教指导书中很少提及,所以,我们应该具体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比较突出,"缺陷"与"特长"并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学生";通过提升"问题学生"的"软实力"、加强跟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性成长档案袋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