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维琴 《文教资料》2006,(15):113-114
课型:鉴赏综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及课件、钢琴、剧情简介小卡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歌剧”的常识;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学会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音乐及其情感表达;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绣红旗》唱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一、《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二、《洪湖水浪打浪》、《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三、《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教学重点:一、重点介绍歌剧《江姐》,欣赏《绣红旗》唱段,让学生在欣赏…  相似文献   

2.
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飘荡》选自罗西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这也是该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唱段本身对于剧中罗西娜这一角色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品中高难度的声乐技巧与丰富的情感表达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笔者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旋律的具体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唱段了解其塑造的音乐形象。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对该唱段音乐创作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该作品的演唱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歌剧《卡门》作为欧洲经典歌剧的优秀作品,它的创作题材源于文学名著。但是,它又以独特的音乐语言诠释了名著并超越了名著,具有自身的创作特色。了解歌剧《卡门》的创作特色有助于我们欣赏高雅艺术与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4.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极具代表性的唱段,音乐整体的表现力较强,重奏之中的弦乐设计,仿佛在忧伤之中透露出一丝怜爱,使得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以音乐本体分析为切入点,进而对唱段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处理加以解读,随后从声乐演唱者的视角出发,并对其中的民族性特点做深入分析,希望以此探究此唱段在民族歌剧...  相似文献   

5.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关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的七场民族歌剧。该剧由阎肃执笔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由空政歌剧团首演。在江姐的音乐唱段中,剧作家们广泛吸收借鉴了戏曲音乐素材如川剧、越剧、京剧等等,从而使得江姐的唱段戏剧性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为人物而歌、而曲,使江姐的人物音乐形象和个性塑造  相似文献   

7.
《白毛女》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点。黎英海以钢琴为伴奏乐器所改编的唱段《杨白劳》深入民心,其钢琴伴奏部分更是发挥着情景交融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歌剧《白毛女》的作品风貌,在了解黎英海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对其改编的唱段《杨白劳》钢琴伴奏处理进行研究,将钢琴与声乐、剧情相结合,达到恰当运用钢琴配合声乐,延展剧情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8.
歌剧是一门以歌唱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因此,歌剧的演唱有着特定的要求。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表演,有着与西方歌剧不同的要求,这是体裁特征及特有的音乐语言所决定的。演唱者必须对体裁、剧目、剧情、角色以及各种表现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恰当地塑造人物形象,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笔者通过对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女主人公田玉梅唱段的演唱与表演为例,讨论一名演员在演唱歌剧唱段时应该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普契尼(Giacomo·Puccini),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普契尼的代表作《蝴蝶夫人》为研究对象,由《蝴蝶夫人》的创作历程入手,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出发,对剧中的著名唱段进行重点分析,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音色、音乐、情感变化、如何深入地诠释角色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让歌剧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蝴蝶夫人》,了解普契尼。  相似文献   

10.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作品,开启了中国式歌剧新的篇章,许多优秀唱段均出自于该剧之中。其中经典唱段"杨白劳",刻画了一个在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农民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在音乐上,盖唱段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戏剧性冲突,歌剧特征比较明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电影《歌剧魅影》是一部由音乐剧改编的美国影片。音乐剧《歌剧魅影》是音乐剧之父英国作曲家安得鲁·洛伊德·韦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音乐剧中幽灵、克里斯汀、拉乌尔子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的主要唱段《歌剧院幽灵》《你是一生唯一》《请你记得我》对人物性格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除音乐唱段外,电影场景设计所营造的视觉效果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演唱和理解歌剧《苍原》的主要唱段《情歌》,本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在查阅、整合大量参考文献之后,从更专业,更客观的角度阐述人物情感,分析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更深层次的探索《情歌》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同时也能提高本人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主要唱段《情歌》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将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做粗浅的阐释;第二部分将简单地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从娜仁高娃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感着手分析《情歌》的艺术表现;第四部分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简单的谈及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歌剧《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的音乐创作扎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突显了歌剧民族化、地域化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综合运用.主要以《歌剧魅影》为例,从克里斯汀的独唱唱段,魅影的独唱唱段,克里斯汀与劳尔的二重唱唱段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唱法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并巧妙融合了通俗音乐的演唱方法,将美声唱法在音乐演唱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运河谣》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歌剧,在创作出来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歌剧实现了传统民族音乐艺术与现代化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联动,使得音乐旋律变得非常优美,受到了广大社会民众的喜爱.本文先阐述了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接着分析这部歌剧的音乐特点,最后结合歌剧《运河谣》的几个重要唱段探索其具体演唱策略,使得这部歌剧的艺术内涵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浅析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戏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中,戏剧的体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音乐。歌剧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器乐,构成一张音乐戏剧的网。在歌剧《原野》中,金子有咏叹调3首,对唱8首,与其它角色的重唱7首。这些唱段在剧情展开、矛盾冲突、情感抒发等方面,体现着各自的音乐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舞剧、音乐剧选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音乐在这些艺术形式中的作用。
  2.通过不同剧目选段的对比欣赏,了解现代新歌剧,特别是音乐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胜利者归来》这首独唱场景是作曲家威尔第《阿依达》中的重要唱段,作品极具戏剧色彩,音乐形象丰富,极具舞台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歌剧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状态,以及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颜婷婷 《儿童音乐》2013,(10):74-81
<正>【教学年级】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授课类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并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和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2、初步认识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费加罗的婚礼》是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一部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这部歌剧中,莫扎特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给每一个角色输入了生命,让每个人物都被塑造得鲜活灵动而丰满。并且,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个性。在歌剧中,每个重要的角色都有其个性化的咏叹调或独立唱段。《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就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主角苏珊娜的精彩唱段。本文从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角度出发,来论述该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